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建筑地图129 | 广州:因地制宜

建筑地图129 | 广州:因地制宜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07.15 18:36

广州,广东的心脏。在贸易、美食、粤语文化之外,广州亦有着独具广东气质的当代建筑。其中最迷人的,便是那些结合了气候、文化、生活、城市肌理考量所做的改造更新。

 

新旧缝合、城村一体、工业改造、文化塑造......对广州来说,这些都是极具探讨价值的尝试。

 

本篇选取项目均为近5年内建成,一起来看广州建筑因地制宜的新呈现吧。

 

广州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7

坐标:白云区展览路1号

 

摄影:战长恒

展览中心用地位于旧白云机场跑道旁、白云山西麓,是白云新城的文化核心地带。设计团队尝试以简洁的形态摆脱风格和形式的束缚,通过强化市民性实现时代性、通过重拾建筑语言里的传统词汇实现文化性、采用被动式气候适应措施回应地域性,营造根植于场地、传承于岭南的新建筑。通过消隐建筑边界,将外部景观引入、把内部空间向城市打开,达到建筑、山、水、城的相互渗透,实现能与城市、山水紧密互动的空间游历。

 

架空庭院借景白云山,下方水院与东侧河涌叠水相融,景观廊桥飞架水面之上,形成独具特色、适应性强的市民活动场所。大跨度的空中展厅能环视四周,市民公园、云城风貌均纳入其中。展览中心通过运用钢结构的大尺度出挑与悬挂,在南、东两面留出大尺度的城市灰空间,地上与地下空间系统在灰空间内无缝连接,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自由进入的全天候城市客厅。

 

 

02

天河创想公社

设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2017

坐标:天河区甘园路51-52号

 

摄影:夏至

摄影:张超

天河创想公社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东侧安静的甘园路里,紧邻广州大道,现状为两幢建于不同年代的多层仓库。设计任务是将它们更新为以出租公寓和孵化办公基地为主的综合性生活工作园区。

 

为了激活这个尽端且封闭的工业遗存地,建筑师大胆地试验了一个“山景移植”,在两幢建筑长边之间仅8.5米宽的“峡谷”当中植入空中的地景连接,以重塑这个后工业场址,将其转变为一种新的城乡结合状态。

 

建筑师设想从白云山上移植7个地景片段,将两个废弃的仓库楼连接起来,构筑出一个总建筑面积为23,000平方米的新社区。通过悬置空中的地景廊桥的介入,在原有建筑与廊桥相接的部分异化成上下联通的步道,使得从地面到达屋面花园和屋顶公共设施连续的运动攀登成为可能。

 

 

03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修缮工程

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17(一期)

坐标: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摄影:战长恒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位于五山本部校区中轴线南校门东侧,一直是校园里最受瞩目的公共建筑。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北楼“日”字形平面的东西两侧,设对称天井,为大进深建筑提供自然采光通风。立面为灰白色水刷石的分段式立面构图,结合竖线条立面要素,呈现简洁典雅的形象。主入口为“大台阶+大柱廊”形式,端庄大气。

 

全馆加装中央空调后,南楼原有平面为追求“自然通风采光”而“影响流线通达、顺畅”的问题,无形中被衬托放大。图书馆设备老化、功能受限,更面临结构与消防双重安全隐患。基于此,学校决定对图书馆做一次完整的修缮。

 

修缮设计坚定“有所不为”的思想,保持南、北楼原有立面之面貌本色,仅做局部的维护更新处理。图书馆原有“藏阅分离”空间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需求。因此本次修缮推行“全馆藏阅合一”的空间模式设想:北楼中,将逼仄局促的复杂隔墙清除打通,极大改善视觉通达与空间导向体验。在南楼,以更加清晰简化、开间进深条件更优的“U形”藏阅空间,取代原有“回廊+行列”的平面格局。

 

 

04

万科云城

设计:马达思班张健蘅工作室,2017

坐标:天河区华观路1933-3号

 

摄影:白羽

万科云城是对立体城市的探索,以形体交织模糊地面与建筑之间的界限,重塑城市地貌,让建筑成为土地的延展而非孤岛。沿街立面通过抬升起伏的设计手法,活跃城市街角,释放内部庭院,使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两个相扣的六边形布局,形成两进院落,屋顶连续起伏和退台,串联了空中花园和庭院,体量的穿透改善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加以植被绿化,万科云看起来就像浮在半空的山体。

 

建筑采用了马赛克图案的幕墙设计,通过巧妙的模数计算和Low-E玻璃、彩釉玻璃、背漆玻璃、铝合金扣板、铝合金穿孔板等面材,优雅地隐藏了空调室外机,把不同层高和不同开窗要求的立面模块统一在“迷彩”外观里,实现了奇幻的整体感。

 

释放的首层空地和起伏屋顶平台,承载了不同标高的立体绿化、休闲和体育锻炼设施。错落有序的建筑形态,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让室内空间拥有更多的景观面,营造丰富视觉和空间体验。

 

 

05

广州网易总部

设计:东意建筑,2019

坐标:天河区思蕴路3号

 

摄影:陈中

项目坐落在广州天河软件园一个尽端相对独立的丘陵用地,马蹄形山丘围绕着场地,背山面湖、环境优美。地形高差明显,建设用地窄长而不规则。根据城市设计要求,建筑高度需控制在20米内,以实现与周边山体的和谐。

 

周边自然环境的特质决定了设计策略。设计将原有自然水体扩大,形成几个连续的、不同标高的湖面,可汇集场地及山体的雨水。建筑体量面向开阔水面布置,利用地形促进自然通风。造型有着如巨石般的强烈体积感,既与山体及湖面形成合理的对比关系,又满足了室内环境的控光需求。建筑切分成若干个方正的功能体量,沿用地摆开,“镶嵌”在绿色的山体环境中。体量之间采用通透的连接处理,如同铰链般消解了曲折用地带来的布局问题,使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连接部位设置服务性功能——入口、卫生间、交通核心以及室外楼梯等,同时采用“立体园林”的方式,引入阳光、绿化,提供丰富的景观体验,营造良好的公共交流空间。

 

 

06

棠下八社

设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2017

坐标:天河区中山大道与棠下涌东路交叉路口东北约100米

 

摄影:Liky photos

当代中国城市的快速扩张使城市和乡村之间在没来得及相互消化和融合之前已经相互挤合成为非城非村的某种独特城市状态,这种状态尤其在城市新CBD区域明显,如棠下八社所在的天河区。城市的野蛮成长似乎总在不断将旧有城市肌理摧毁,使新的垂直(标准)城市凭空而生,不必顾及原有的城市历史和脉络。表面上是高效城市压倒了旧有的自主村庄,但实质却可能导致珠三角城镇系统就此戛然而止,城市从此变得粗暴和单一。

 

项目设计的基本设想是一个三明治式垂直立体社区,将原有的7层标准单元式握手楼的“底”和“顶”打造成社区的公共活动层,中间维持单元式住宅的格局作为居住的私属空间。原建筑首层和二层采光通风极差,建筑师将其转换成纯粹的室内空间,可让进入的人们暂时忘却周边的混杂和阴暗。从梯间出到屋面则豁然开朗,因此屋面是社区另外一个重要的公共生活和交往空间。3-7层作为主要的居住公寓楼层,在大体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作微调以改善居住环境。

 

对于两个公共区域的外墙,建筑师拆除了原有的墙体,并在扩展后的建筑边线上建立一圈以混凝土植草砖为原型改进的砌块墙体,创造了独特的立面和墙体肌理,并反映真实的建构。而保持原有建筑格局的单元式公寓部分基本保留原有墙体及马赛克饰面而体现建筑的实时性和在地性。原有外窗外架设各式各样的金属防盗网被统一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整体连接上下新砌块墙体的不锈钢编织网体,以解决整体安全问题,并同时为社区提供一个添加垂直绿化立面的基础。

 

 

07

花房匣居

设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2017

坐标:海珠区农科所大院

 

摄影:Liky photos

项目始于这里的一个曾被废弃后来又重新翻新的养花温室,其占据朝南一侧的中间位置,周边环绕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典型园林风格的廊亭。在原轻钢结构下,建筑师尝试模糊“人”与自然的边界,重新营造如乡村小屋一般,尺度亲切的新型办公空间——微型绿色邻里聚落。

 

一个采用现场预制混凝土块搭建的大台阶联系了上下两层办公空间,台阶坚硬又起伏,期间生长着柔软的多肉植物。三棵纤细的小树妖娆茂密地将嫩叶从首层大办公空间伸向二层,拥有截然不同氛围的上下两层开始了有趣的对话。

 

花房屋面翻新的保温材料与透光卡布隆被完整地延续了下来,它们为新的工作空间提供了全天候的自然采光,能够适应四季的变化。同时,在二层新植入的小屋之间,拥有完全通透的半户外流动空间,自然对流的通风加上充足的采光,这里的室内犹如花园亭台一般,合适植物生长。

 

 

08

万科五羊泊寓PORT

设计:间筑设计,2019

坐标:越秀区寺右中街22号

 

摄影:雷坛坛

业主希望建筑师通过外立面改造,摆脱原本陈旧脏乱的居民楼印象,树立品牌形象;同时希望提升内部空间品质,使公寓既能满足居住舒适性,又能利用公共空间展开活动,增进邻里互动。

 

在对立面上铝板冲孔的方式和比例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沟通、经过反复打样确认后,设计团队选择了波浪型冲孔铝板包裹从中庭两端延伸至外部的立面。冲孔的样式力求与原建筑立面的拼接马赛克相呼应,通过半透的覆盖层和灯光设置,为整座建筑“减重”,以轻盈的节奏和跳跃性的体块分割迎接房间外的车水马龙。

 

建筑内部的改造首先从中庭入手,清理院内原有搭建,整理空调和各类线管,保证庭院的开敞度和舒适性。再通过内立面视觉上的趣味性营造,保证新住户在中庭及错层通廊的驻留度。设计尽可能地保留了原建筑中以各层不同户型相连、房间面前的错层通廊和楼梯立体围合、汇聚在中心庭院这三重从私密到公共的空间层次。沿街裙房与住户之间的夹层填充健身房、视听室等公共活动空间,顶层露台设置观景、晾晒等休闲区域。同时在入口处增设了可以便利到达各楼层的观光电梯。

 

 

09

广州市海珠区上蒙圣街18号住宅改造

设计:都市实践,2018

坐标:海珠区同福东路蒙圣社区上蒙圣街

 

摄影:张超

项目所在的上蒙圣街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原建筑是1985年屋主自建的三层半砖混结构小楼,单层建筑面积仅有22平方米,四周为密集的房屋所包围,东侧紧贴临屋外墙,北侧和西侧距邻家只有90和30公分,南面一条80公分宽的幽暗窄巷是入户的唯一通道,仅容两人错身而过。

 

改造设计由内及外,在极小的空间内重新组织生活功能,用雕镂的方法使建筑内部上下贯通,房中有房,小中见大;顶层引入天光,明暗开合有度。施工由整体结构加固着手,拆除原楼梯,将原先陡峻的单跑梯改为舒适的折返梯,形成新的垂直流线。南北两侧外墙上特殊的采光斗将天光引入底层,墙面不同位置开辟出一系列独特的景窗,不仅为各层带来极佳的自然采光,也将周边风景借入斗室之中。四层顶楼有一个空灵剔透的小房间和一个可以四面环顾市景的露台,整栋房子虽小,但足以承载大都会喧嚣之上的一份超然物外的恬静。

 

 

10

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微改造

设计:竖梁社、南沙原创、Lab D+H,2016

坐标:荔湾区恩宁路99号

 

摄影:吴嗣铭、唐瑞阳

恩宁路位于广州西关老城腹地,随着城市发展已日渐边缘化,恩宁路的改造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困难重重,未能落实,直至2016年万科成功将永庆大街片区改造为综合业态的新型街区。

 

设计团队一方面对有历史价值的旧房子修复、还原、加固,尽可能忠实地还原历史面貌,另一方面也去粗存精,大胆引入现代业态需要的通透、开放、灵活、创意的元素,让新旧碰撞,使街区焕发新生的神采。设计在小尺度空间处理、立面维护加固、传统精神再现等方面有积极的探索,体现了旧改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面。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均来源事务所官网及有方网站已发表项目,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广州
建筑地图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