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编辑:原源 | 2019.07.05 21:26

UNStudio于1988年创立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事务所之一。在“参数化的纯熟运用”“华丽曲线”等惯常印象之外,UNS对人居体验及健康的明确主张,对科技与建筑之结合及其相应伦理的系统考量,其亚洲分部在上海设立办公室以来于中国展开的近十年实践,是有方对UNS持续关注的深层原因。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月前,UNStudio联合创始人及首席城市规划师Caroline Bos、UNSense创意及预测主管Ren Yee造访有方并接受专访。如何理解今日的中国设计?科技在建成环境中为何如此重要?参数化设计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UNS在2018年成立的独立姊妹公司UNSense聚焦于什么议题?下为专访全文及视频。

 

受访 | Caroline Bos, Ren Yee

采访 | 有方

 

 

在中国十年实践

如何理解这片土地?                   

 

Caroline Bos  对于中国的理解,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国很大,无论是在领土层面,还是作为世界的一股力量,同时她还是个古老的国家、民族。在决定进入时,这里有大量的机会和邀请,有相互的吸引力和魅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仅将中国当作市场,也决定在此设立亚洲分部UNStudio Asia,于上海、香港开设办公室,由合伙人Hannes Pfau率领团队进行实践。我们选择亲身来到这里、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去评判,保持好奇与喜爱。

 

我来中国很频繁,但都是走马观花。通过这种匆忙的观察很难给出有深度的判断,真正置身中国进行实践的我们的亚洲团队远比我有资格来谈论这些。但仅据我所看到的而言,中国无疑有着巨大的变化:十年间,有些我曾去过的城市已完全认不出来了;又比如这是我第三或第四次来深圳,却已无法辨认出我所处的地方和我两三年前到过的地方是什么关系。这种快速的变化是中国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另一点必须提到的,是中国制造在质量上的巨大变化。中国出现了非常好的建筑,人们的专业素养也让我感到印象深刻。我相信最好的事情还正在到来,希望UNStudio Asia能够成为建造这个未来的一份子。

 

 

科技与数字化

为何在UNStudio的设计中如此重要?

 

Caroline Bos  UNStudio一直选择与最前沿的科技进行互动,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的时代。建筑师与时代的联系非常重要,因此理所当然地,我们希望能够与技术这一为此时代赋形的事物产生联系。在此之外,我们还有出于艺术和创造需要的考量。新技术让我们看见更广阔的愿景,也提出着让人跃跃欲试的挑战。

 

Ren Yee  另一个原因是,UNStudio设计思维的一个核心基因,在于系统性思考。我们会在系统性思考中建立一套设计方法、一套参数,并考虑什么是已有的参数、谁是设计的服务对象、需要分解的规模是什么。数字化建造是在用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去看待技术本身,其中存在着一种平行的关系:从我们的系统化设计方法,到对数字技术这一本身就非常成体系的工具的使用。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我们十多年前做的一个项目,当时我们就开始了对动态数据的关注。那时数据集还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观察,我们相信通过对人流量等数据的理解,能和专家一起对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从而针对人群的活动情况更好地进行设计。在十几年前,这已是我们习惯的思考方法了;但这些诉求在今日才成为了可能,因为现在我们有了实时数据集,这让人非常兴奋。技术会不断挑战我们正进行的工作,并提示出更好的面向未来的设计。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参数化设计

最核心的优势是什么?

 

Caroline Bos  对我们来说,参数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连结性(connectedness):设计与最终的实现可以更为一致。通过计算机程序,建筑产业和设计可以直接被联系在一条直线上。而利用最新的BIM等建模技术,这种连结甚至变得更加强大。

 

对我们来说,参数化设计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设计”,它更意味着设计与其他不同领域、专业之间的“关系”,甚至设计和设计使用者之间愈发紧密的联系。下一阶段的数字技术需要去强化的,是建筑设计、建成环境以及人们的使用之间的连结。

 

Ren Yee  在连接性之外,我们对因果关系也很感兴趣,很关注设计对于事物的影响。通过更深入地理解参数,我们能更好地推进智能设计。可以考虑的参数包括自然界中的阳光、降雨,以及无形的参数,比如行为、空间的影响、人群在空间中的移动。它们可以塑造我们的理解,包括对我们设计的影响的理解,以及对最终建成之物的理解。

 

我们经常逼迫自己去思考,我们到底了解多少信息,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正确问题,怎样才能转化为正确的参数然后依据正确的变量进行实验。要去判断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更应该关注的,什么必须放弃的,放弃的原因又是什么。

 

此外,连结性也贯穿在时间中。从设计到具体建造,再到行业整体和最终的投入使用,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参数化常被理解为制造形式的过程,但这绝对是种误解。参数化是一种表达的工具,是设计师的表达的一部分——在你眼见之物之外的,其实都是设计师考虑着的参数,这才是我们在不断自我学习的地方:要求自己提出恰当的问题,寻找合适的参数,最终得出正确的因果。

 

Caroline Bos  是的,我认为我们永远能够学到更多。比如越来越多人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工作,因此出现了共享办公、共享住宅这样的新事物;而目前我们在更多地分享空间,也在改变公司内部的组织方式。我们的专业领域不能在旧模式中滞后太久。这也是必须和最前沿科技保持互动的原因,这种互动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和跟踪正在发生的变化。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为何决定成立UNSense这一姊妹公司?

 

Caroline Bos  每一个重要设计团队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去应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应对社会中的种种变化。每个团队都有自己回应的模式,比如组建智库;但对我们来说,UNSense远不仅是一个智库,它是完全独立于UNStudio的一个组织。UNStudio将继续按照典型的建筑设计公司的身份进行实践,UNSense则是另一家新公司,两者甚至不在同一栋办公楼里。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领域,聚焦于建成环境中的科技。

 

UNSense不是一个要解决UNStudio面对的所有问题的智囊团,而是有着一个非常明确的关注点:技术在建成环境中的融入。

 

科技已然全方位地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某种程度上,城市都已成为巨大的数字平台,感应器、字节、芯片无处不在。由于手机等的使用,我们在城市中每一秒活动都在持续地创造数据;因此必须思考的是,谁在据此做些事情,尤其是那些有利于城市居民的事情?凭借这些数据,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有些公司将这些数据用于商用,另一些则考虑着对能源的节约,这两个方向也许就是我们目前发掘出的所有可能性了。但我相信一定还有更多可能的方向,一定还有更多让科技造福于我们的生活的方式。

 

 

在建成环境中应用科技

是否会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Ren Yee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对未来事物保持乐观。我们相信通过对当前情况的全面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正反两方面的含义,从而公正地看待技术能够实现的东西。我认为UNStudio目前在做的事情,是数据驱动、基于结果的设计。在这个层面上,将即时数据等技术作为工具,是非常有效的手法。

 

同时,作为设计师,我们有着社会责任及对于环境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在正确的原则下使用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这种使用的持续进行。对于在建成环境中应用科技的原则,我们强调的是“为人们能拥有能动性而设计”,即让人们能够采取行动,也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不想牺牲这种清醒的自我意识,你应当清楚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科技给予的指引和便利,而我们应是这种与科技的对话的一部分。如何将复杂的科技系统置入建成环境里,我认为这才是目前讨论的最前沿,也是许多人仍然在担心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只是忧心忡忡地等在原地,我们应该参与并且做些事情。

 

Caroline Bos  设计原则、人本位以及信息的一体化,才是我们的设计选择。要寻找不同参数的集成和平衡,而不是孤立地去看数据,或者过度受限于个人短期的忧虑或野心。

 

我们目前可以确认的另外一点是,在过去多年中,“健康”是我们设计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UNStudio是在为健康而设计。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是我们设计最大的关注点——我毫不担心这个论断听起来太过决然。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应用科技的过程中

会否有伦理层面的顾虑?

 

Ren Yee  伦理是我们目前非常关注的一点。比如我们刚开始进行的一个项目“Living Lab”,即UNStudio设计的Helmond Brainport Smart District总体规划。这位非常有野心的客户希望创造一个能展示出未来社会形态的社区,这将是一个以人为本、但应用着智能技术的智能地区,在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是关于隐私所有权以及伦理。于是我们非常严肃地做出的一个决定是,成立一个“伦理委员会”,和学者、普通公众、用户等代表着不同利益的人一起,确保这个社区的开发是遵守着正确的原则。

 

伦理层面的讨论非常重要,科技抓住了我们的弱点,但我们却常常毫无察觉。作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我们需要去代表社会和环境的需要,并且以设计和我们的专业作为工具。我们决定介入,是因为觉得必须这么做,必须引导科技往我们认为是人性的方向发展。

 

关于伦理保护,一个我们正在使用的方法是对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学习,以此确保我们对居民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能符合欧盟的GDPR准则。但我们也不希望被这规则完全限制,而是想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运用数据。我们相信数据不仅是知识,它还可以带来更多益处;如果城市居民制造数据,则也应当从中受益,比如被培养出更良性积极的行动,甚至能得到经济上的收益。这些都是UNSense希望去探索的领域。我们不是一个智库,而将是在行业中活跃的独立企业,并仍然代表着我们坚信的理念:让建成环境更为人性。

 

Caroline Bos  是的,科技本身并没有好或坏,它只是自身所是之物,关键是谁在使用,怎么用,在什么时候用,以及为了谁的利益。我们可以抱着批判性的姿态但毫不作为,也可以主动去做一些尝试。设计师永远是为用户的利益而设计,我们不是数据收集者,不将数据视为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我们可用于分析并从中学习的东西。但假如数据已无法避免地被商品化,则我们参与到一个数据驱动的社区,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数据是属于全体的,然后公民可以思考他们要怎么处理数据这种商品——这仍是他们的数据。这是UNStudio的看法,也许会引起争议,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对自身数据所有权的丧失了。

 

 

对近期击败OMA、BIG、MVRDV等赢得的墨尔本Southbank by Beulah项目,有何评价?

 

Caroline Bos  我们在墨尔本超高层Southbank by Beulah竞赛中与Cox Architecture共同设计的获胜方案,确实是一个回应着城市的设计。项目所处的墨尔本南岸区域,密度非常之高,已经有些丧失墨尔本本应有的吸引力了。所以这个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创造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因此我们将整个体量切分,创造出与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相连的通道,让设计真正成为一个非常开放的方案。

 

公平地说,BIG、蓝天组、MAD、MVRDV、OMA等其他入围设计团队也都充分地谈到了开放的思路,所有人都观察到了墨尔本南岸面对的问题。这些入围团队大概是我们目前最好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有时候他们赢,有时我们赢,我们都有自己的机会。每个方案都很优秀,但最终胜出的是我们,所以当然,是非常高兴(笑)。

 

独家专访 | UNStudio的设计哲学

 

最后

想和中国建筑界分享什么?

 

Caroline Bos  首先想要说的是祝贺(笑),祝贺中国的所有建筑师,你们是通过无比的勤奋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的状态。我们是一样地,在认真应对着中国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希望让中国的城市变得更为美好。我认为面前是潜力无限的未来,但我们仍应保持谨慎,谨记环境的脆弱,以及人们的健康面临的威胁。这是中国建筑师,也是我们每一位建筑师面对的最重要的挑战。

 

总部设立于上海的UNStudio Asia已走过整整十年,我为我们中国团队的成就感到自豪,这是通过大量辛勤的、甚至夜以继日的工作达成的。当然我们的成就离不开与规划机构以及中国本土极有才华的建筑师的合作,希望UNStudio在中国,还能有下一个、再下一个十年的征程。

 

Ren Yee  那么我想说的只是,保持自我批判,保持乐观。

 

采访及撰文 | 原源

视频制作 | 郭嘉、阮凯

摄影 | 阮凯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关键词:
UNStudio
人物
独家专访
视频
阿姆斯特丹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