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45 | 孙祥洲:摄影是凝固时间的艺术

中国建筑摄影师45 | 孙祥洲:摄影是凝固时间的艺术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2.11.15 12:09

 

孙祥洲,建筑摄影师,坐标山东威海。

 

非建筑科班出身的孙祥洲,一直将摄影视作日常工作之外、人生另一条关于自由与追求的主线。成长、生活在海边,孙祥洲的建筑摄影生涯也是从拍摄海边的房子开始的。从“一战”华工纪念馆到海角艺术馆,孙祥洲喜欢用镜头记录下建筑从施工到建成、开放的全过程,也记录下不同季节、天气、光影中人们日常使用建筑的场景。

 

孙祥洲认为,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摄影就是凝固时间的艺术,这是一种历时性的过程,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涉及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事实,即生活环境的创造。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孙祥洲 拍照这件事,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受建筑项目的拍摄委托已有两年多时间,但目前仍是非全职的状态。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孙祥洲 大学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后一直从事专业工作,期间也跟文字材料打过交道。和大多数人一样,毕业后回到家乡,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在安逸中默默努力。每当现实遭遇困境,便想寻找一扇“逃逸之门”,因此我一直保持着“割裂”的状态:工作与爱好(事业)不重合,作为两条主线,相互间保持着克制的平衡,建筑摄影就是那条有关自由与追求的主线。

 

于我而言,摄影不仅仅是爱好、事业,我的性格、思维、价值观都受它影响;因拍照而遇到的人、事、风景,为拍摄一幅画面而付出的努力,都与之息息相关,可以将人生演绎成“无数巧合汇成的因果”。

 

我对建筑摄影的热爱似乎大于建筑本身。没有接受过建筑方面的专业教育,也很少有机会去各地看有趣的建筑,仅仅通过照片拉近与建筑间的距离,可能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震撼,但丝毫不会减少我对于建筑空间的着迷。

 

 

海角艺术馆,若本建筑工作室
崖顶咖啡厅,迹·建筑事务所(TAO)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半年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孙祥洲 最近拍摄了若本建筑工作室的海角艺术馆,记录了从施工、建成、“闲置”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期间给我的感受就是“慢”和“闲”,“慢”是施工进展很慢,“闲”是业主对这个建筑很随性。拍摄中我有一个想法,可能不一定对:城市赋予了建筑与这座城市的人们一样的低调性格,它们静静伫立着,经营或不被经营着,改变或未曾改变最初的用途,或许有些“荒废”,却不影响他们的存在。建筑似乎是这座城市,也是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缩影。

 

海角艺术馆,若本建筑工作室

拍摄海边浮亭时,是跟父母一块儿去的,他们喜欢出去玩,也和我一起看过很多建筑。建筑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废弃的渔船在此搁浅,但我发现沉船并非固定于此,而是随着潮汐洋流移动着、变换着位置,第一次看到沉船时,它在建筑的西北方,后来又到了东北方,这反倒成了建筑和环境之外的另一个参照物,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海边浮亭,迹·建筑事务所(TAO)

行走中的建筑学 拍摄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多长?平时的拍摄习惯是怎样的?

 

孙祥洲 根据项目体量和现场情况,拍摄大概需要2—3天,一般分为勘景和拍摄两部分。勘景时我喜欢绕着建筑逛一逛,观察不同时刻的光线情况,查看周边的环境、人们的活动,这可以让我更快地融入建筑所在环境中,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设计理念,确定拍摄重点。

 

拍摄时我习惯多走多拍,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毕竟勤能补拙,但光影变化的速度比想象中还要快,想尽可能多地覆盖拍摄角度,似乎有些手忙脚乱。我不是建筑专业出身,可能会陷入“不专业”的陷阱,但我的拍摄就是记录我喜欢的画面,喜欢的结构。图片是静态的,环境是动态的,试图用光影将时间暂停更需要些直觉。

 

每拍摄一个新项目或去看一个新建筑,到达现场、亲眼看到建筑总是让人感到开心和兴奋。我享受拍摄的过程,如果时间允许,我喜欢找个建筑旁的石阶坐下来,晒晒太阳,看看风景,去思考和回忆。

 

西海美术馆,让·努维尔建筑工作室
海边图书馆,直向建筑
海边教堂,直向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常用的器材有哪些?

 

孙祥洲 目前主要使用索尼的全画幅微单和大疆的无人机,同时喜欢在兜里揣个卡片机,从广角到超长焦都有所覆盖。虽然画质一般,但可以补全一些独特的视角,抓拍一些有趣的画面。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孙祥洲 我生活的城市里有不少有趣的建筑,尤其是建在海边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纪念馆、咖啡厅、艺术馆、游客中心、观景廊等等,因此与建筑结缘似乎显得顺理成章。这座海滨小城有着近千里海岸线,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与海打交道,久而久之,好像大海和建筑的互动变得既调皮又亲切,我拍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海边折廊,迹·建筑事务所(TAO)

婚礼堂,若本建筑工作室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孙祥洲 在不同阶段,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个客观过程,人的认知和审美都是会进化的。

 

最开始拍建筑时,我喜欢干净、明亮、简单、对称的画面,尽量减少色彩和元素,把建筑结构更纯粹地展现出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画面中有配景人,有利于表现出建筑的尺度,那时觉得穿着小白裙的模特该是最好的搭配;再后来我感觉画面中的人物不应该有局限,反而是不经意间出现的真实人物,让画面更具灵性。我拍过戴着安全帽的建筑工人、戴草帽的的农村大爷、晨练的大叔大姨、活泼的小朋友等等;有了他们,建筑像是回归到最本质的状态。

 

岩景茶室,迹·建筑事务所(TAO)

银河SOHO,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孙祥洲 我喜欢《致橡树》中的一句话:“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对于不同的气象,我是坦然接受的,有时甚至会有开盲盒的期待感。

 

变化的天气赋予建筑摄影真实感。起初拍建筑时,如果遇到阴天或者雾天我会很头疼,没有光影的话总感觉无法显现结构的特点。有次看到Plompmozes的一组效果图,主体是火星上的定居舱,画面整体色调是橙黄色,一眼望去风沙弥漫,能见度很差,可建筑主体看起来科幻而亲切,丝毫没有因为所谓的“坏”天气影响建筑的质感,让我很受启发:原来建筑在“坏”天气下一样可以具有氛围感,甚至更有氛围感。

 

半山林取景器,迹·建筑事务所(TAO)
环翠楼公园林间驿站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孙祥洲 脑海中闪过很多名词:平实、尝试、突破、具体、猎奇……摄影师的记录只是一种手段,是创造性过程中的一环;不论是客观表达还是再创作,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最终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共鸣。问题的关键在于观众是谁,如果是客户或大众,还是客观平实一些;如果是自己,偶尔可以“放飞”一下。

 

林间办公楼,迹·建筑事务所(TAO)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孙祥洲 我的建筑摄影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联系,一个是变化。起初我拍大海、山谷、日出、日落,后来我觉得这样的记录没有时间上的参照,感受不到变化,于是想找一个媒介,把联系和变化更好地结合起来。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时间在变化,建筑在变化,环境在变化;我感觉建筑摄影也应是凝固时间的艺术,这是一种历时性的过程,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涉及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事实,即生活环境的创造。

 

于我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华人劳工纪念馆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2017年春天初见这个建筑时,我兴奋得像小孩子拥有了心爱的玩具。它让我对建筑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将其作为事业发展埋下了伏笔。和这个建筑接触有五年时间了,空闲时就会去海源公园拍些照片。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个建筑,也是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我见证了它从竣工到博物馆的入驻,成为威海的符号;它也见证了我从毕业参加工作,再过而立之年。这些年我拍摄了很多照片,它们记录了不同季节、天气、光影中的建筑表现,也记录着每个阶段我的思想与观念,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纪念馆,若本建筑工作室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孙祥洲 我喜欢的建筑摄影师有很多,他们都是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和前辈。这里不得不提的是Ivar Kvaal,他为Under(位于挪威的欧洲首个水下餐厅)拍摄的那组照片,对我的影响很大——真实且富有戏剧性,兼具纯度、优雅与抽象。

 

“餐厅是一个关于对比的故事:风景与大海的对比;上方和下方的对比;室内温暖橡木和纺织品,同室外可抵抗强烈风浪的混凝土表面的对比。这也是对生活对比的隐喻:粗糙与精致、汹涌与温柔、雷声与寂静的对比。”

 

Under by Ivar Kvaal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摄影师提供,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

关键词:
中国建筑摄影师
威海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