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建筑摄影师41 | 吴嗣铭:向内,探寻象外之景

中国建筑摄影师41 | 吴嗣铭:向内,探寻象外之景
编辑:李菁琳;校对:李菁琳 | 2021.11.23 10:55

 

吴嗣铭,职业建筑摄影师,现居广州。

 

曾在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三年,吴嗣铭经历过一个项目从设计图纸到建筑现场、再到摄影照片的全过程。这让他了解到建筑形式背后的更多内容,也影响了他在摄影上的观看方式。

 

吴嗣铭认为建筑外观只是容器,容器之内,社会、文化、生活、自然等不同力量会彼此交汇碰撞。这样理解,建筑便不再是审美凝视的对象,而是人和人关系经营出来的结果。不同建筑关联着不同的人和生活,讲述着不同的故事。记录各式各样的场景故事,是吴嗣铭作为摄影师关注建筑的一种方式。摄影本身是一个向内的动作,而他所探寻的是建筑的象外之景。

 


 

 

行走中的建筑学 从事建筑摄影工作多久了?现在是全职的状态吗?

 

吴嗣铭 拍建筑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四年左右,目前是全职。

 

 

行走中的建筑学 可以分享一下,在从事建筑摄影之前的经历吗?

 

吴嗣铭 作为建筑系学生,平时课题调研和项目考察都需要拍照记录,摄影是自己学习和理解建筑的一种工具。一开始并没有想着把“拍建筑”研究得多专业,只是自然而然地表达一些自己理解的建筑视角;在被学院老师看到和接受之后,开始接受项目委托拍摄。

 

毕业后,在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工作了三年。经历过一个项目从设计图纸到建筑现场、再到摄影照片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了解到建筑形式背后的更多内容,也一点点地影响我在摄影上的观看方式。

 

今年七月份,我开始了全职建筑摄影工作;一方面希望能够在摄影上有更多发现,另一方面也希望摄影上的观察能够反哺于建筑设计。

 

梅州古村落
1998年世博会葡萄牙国家馆 - 阿尔瓦罗·西扎
广州大剧院 - 扎哈·哈迪德
卢努甘卡庄园 - 杰弗里·巴瓦
罗马万神庙

 

行走中的建筑学 最近半年在拍摄的项目主要是哪些?拍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吴嗣铭 近期拍摄的比较特别的一个项目,是多重建筑的黄涌市集。建筑师只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框架,并没有固定其使用方式;通过一个空间,触发了各种预想外的事件。借由各种对象的共存,建筑呈现出一种混杂却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凌晨五点半抵达现场时,部分摊主已经开始布置摊位;天亮后市集买卖开始,一直持续到中午十二点,摊主们才收摊回家休息。下午四点钟左右第二场市集开始,出现了更多摊主和摊位,甚至溢出了建筑师提供的框架,十分生猛。

 

拍摄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在整个过程中我更关注的是村民如何自发地去使用建筑,而不是建筑本身。不同于常规建筑摄影,这次更像一次对当地人文的拍摄。

 

黄涌市集 - 多重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拍摄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需要多长?平时的拍摄习惯是怎样的?

 

吴嗣铭 在向建筑师了解项目基本情况之后,我会对项目有一个简单的预判,包括拍摄时间、器材选择等等,这是我希望能够控制的部分,以保证拍摄的系统性。

 

在现场拍摄时,建筑的形象和设计已经清晰,也就是作为物体的部分已经确定;当光线、事件等充满活力和意义的内容介入,空间氛围自然就鲜活起来。这些流动、不确定的部分,恰恰是建筑生命力的一种体现。

 

因此到了现场,拍摄反而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让这些流动的部分自然发生,我在其中只需要边观察边记录,往往就会得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但又愉悦的惊喜。

 

 

行走中的建筑学 平时常用的器材有哪些?

 

吴嗣铭 考虑到拍摄习惯和节奏,我会比较在意器材的轻便和灵活性,(它们)要能够快速捕捉当下的场景。目前主要使用索尼的全画幅微单和大疆的无人机。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自己擅长拍摄哪一类作品?

 

吴嗣铭 我可能更善于或者说更喜欢拍摄对场地环境有所回应的建筑。这类建筑于既有线索和环境中创造出来,它们与所处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建筑师给出自己的态度和答案,我的拍摄则类似于在建筑中搜寻答案,并将它们定格下来,最终还原出一个真实生动的建筑现场。

 

深圳明德学院:山海间的废弃印染厂,被改造为一座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关联的自由学园。

 

深圳明德学院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东莞新基村白房子民宿群:新植入的院落叠加在传统的房子之上,以水平方向在空中带着趣味与复杂性展开。

 

白房子民宿群 - 竖梁社

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枝干笔直的小叶榄仁自成一个场所,斑驳光影与树下三三两两的居民相映成趣。

 

东山少爷南广场社区公园改造 - 哲迳建筑师事务所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画面里建筑与人的关系?

 

吴嗣铭 建筑除了眼睛所看到的外在形象外,有更深层次的内容在其中;建筑外观只是容器,在容器之内,社会、文化、生活、自然等不同力量会彼此交汇碰撞。从这个角度出发理解,建筑便不再是审美凝视的对象,而是人和人关系经营出来的结果,不同建筑关联着不同的人和生活,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记录各式各样的人类活动场景,是我作为摄影师关注建筑的一种方式。摄影是一个向内的动作,我所探寻的是建筑的象外之景。

当地回收的灰瓦和木制格子窗户构建了一个厚重而抽象的背景,老城日常生活和国际摄影年展交融共生。 连州摄影博物馆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老城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观展 连州摄影博物馆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夜幕下一个看展的人 连州摄影博物馆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山野间运动的一群学生 深圳明德学院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学生中心高大拱窗前的盘根大树,一位老园丁砍下过于茂密的多余树枝。 深圳明德学院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在山谷庭院中嬉戏打闹的孩子 红岭实验小学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一名小学生穿梭于层叠交错的立体庭院 红岭实验小学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博物馆广场上的一组城市家具,人们慵懒地躺在上面。 巴塞罗那设计博物馆 - MBM Arquitectes
雕塑与观看者之间无声的交流 卡诺瓦雕塑博物馆 - 卡洛·斯卡帕
巨大悬臂结构下的户外公共空间,两位女士正在打坐冥想。 大馆古迹及艺术馆 -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如何处理气象和建筑的关系?

 

吴嗣铭 大部分时候我更倾向于在有阳光的天气下进行拍摄,变化的光影使得建筑的形态、材料的质感、空间的氛围更容易被感知,同时“光”也会成为拍摄的引导。

 

但天气本身并不可控,遇到阴雨天也再经常不过。摄影师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同天气下的建筑和人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只要有足够的观察力,也能捕捉到鲜活的画面。

 

开平自力村碉楼
叠园宅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红岭实验小学 - 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colmo厨房展厅 - 多重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怎么看待客观表达建筑师的作品与摄影师的再创作?

 

吴嗣铭 通过摄影来描述建筑,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基于透视限制,摄影只能通过调整画面角度或物体前后的组合方式来呈现一个定点凝视的画面,在方寸局限的二维空间内难以表达人在建筑中流动观察的体验;另一方面,一张照片的形成有无数种可能性,如何框取画面,受摄影师过往经验的影响,不同摄影师对于同一建筑会有不同视角和叙述方式。

 

所以,仅依靠摄影这一媒介很难客观地表达一栋建筑,但摄影师仍然可以提供自己的观看视角,提供一种理解的方式。一栋好建筑值得多个摄影师的共同记录。这里的摄影师并不局限于建筑摄影师,从各种不同视角去观看建筑,或许才能相对客观地表达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认为好的建筑摄影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吴嗣铭 好照片需要打动人心。对我来说,最关注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照片带来的情感呈现,这也是最能够与观看者产生共鸣的部分。

 

2018年,我在斯里兰卡旅途中拍摄了一棵树,位于尼甘布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广场。强劲的海风使它往一侧倾斜生长,形成了一处独特的庇荫地;一群穿着白校服的小学生恰巧在树下上课,树和人的互动是如此充满关怀。在我眼里,这棵树也是建筑,一个诗意的建筑。想象在晴天,阳光撒下斑驳树影,应该会是更加浪漫的一幕。

 

2019年4月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发生了爆炸案,不知这棵树现在是否还在。

 

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广场的一棵树,也是一个诗意的建筑。

 

行走中的建筑学 你最喜欢的摄影师是谁?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吴嗣铭 从1960年代的“当代摄影家:向着社会的风景”摄影展开始,“人造风景”作为一个重要题材,受到大批摄影师关注,意大利艺术家Walter Niedermayr也在其中。他拍摄了一系列阿尔卑斯山区的摄影作品,展示了从前人烟稀少的高海拔山区如今充斥着大量滑雪运动员和旅游观光客。不同于以往的风景表现手法,他跳出了歌颂山的不朽和诗意等古典语汇,从运动行为和身体性着手表现山的世界——让山体成为运动的舞台,呈现出另一种壮观。

 

此外,他的双联摄影作品采用了一种 “轻微的位移,交错和视线的改变”的取景方式,打破常规摄影中“凝视”的观看逻辑,和中国传统绘画中“游目骋怀”有所契合。在“图像空间”(Bildraum)系列中,可以感受到这种取景方式对于建筑空间的呈现,在不断流动的视线下,空间不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观看者可以进入其中的世界。

 

无论在拍摄内容还是取景方式上,Walter Niedermayr都是一位可以给我带来非常多启发的艺术家。

 

“Alpine Landschaften“  ©Walter Niedermayr

 

“Bildraum” ©Walter Niedermayr

摄影师官网:

www.wusiming.com

“中国建筑摄影师”系列专访接受自荐,自荐请将作品集请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片版权归摄影师或来源机构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联系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中国建筑摄影师
人物
吴嗣铭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