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疫情之下的2020,16家中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应对之策

疫情之下的2020,16家中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应对之策
编辑:原源 | 2020.02.05 14:06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目前困境的应对之一是参加投标。我们此前对投标环境心存顾虑,但这是为数不多的对策了。”

 

“有些讨论目的不在于最终结果,而在于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认识到这场难关。一种危机的集体共识,可能会对最坏状况的到来有所帮助。”

 

“我们身处武汉,不担心生存是假的…而一个远期困难是,若疫情不结束或在结束后的初期,如何让非武汉甲方信任一个由‘疫区’来的设计师的安全?”

 

“抛开疫情的影响,国内庞大的内需,还远未和中小型事务所充分连接。若能做好这连接,情况将有很大改观。疫情影响是短期的,而连接的改善是长期的,就好比一个正长身体的孩子在冬天得了感冒,但若注意营养保持锻炼,一年下来还是会长高很多。”

 

……

 

 

2020年的高难度开局,让对经济的保障成为了防疫之后的又一难点。面对推迟复工、支出照常、疫情时长难定等挑战,“活下去”,成了中小企业新年第一道关隘。

 

“共克时艰”的落实,需要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在这个2月,建筑设计业的中小型团队现状如何,负责人们又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向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的16家独立事务所的创始人,发出了如下问卷:

 

1. 2020年会担心团队的生存问题吗?

2. 目前事务所是否面对着困难?计划怎么解决?

3. 设计公司、甲方、施工方、建筑媒体等不同环节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建筑业大环境在难关中有所改善?

 

参与讨论的16家事务所,团队规模为5至40人,成立时间分布于1997至2018年。“生存”并非所有团队共有的担心,但提及的困难确然来自方方面面。而在“线上协作”等疫情期间特定策略之外,诸如“如何改善中小型团队的投标环境”“如何将设计需要与事务所进行更好的连接”,则是特殊时期之后我们同样需要思考的议题。

 

以下是16份答卷,而它们也提出着新的问题。

 

*下依所在城市、化名与否、音序等排列,排序不分先后

*受访人如为化名,则加以*号区分。回答有部分删减

*16份答卷难以概括所有现实,欢迎留言告知你的看法

 

 

陈忱 / 临界工作室

所在城市  北京

团队规模  10人

成立年份  2012

 

1

暂时不会担心团队的生存问题。我们现在只主要着力于福田中学等一两个项目,项目规模较大,外部沟通频率低,必要时也可在一段时间内以远程工作的方式推进。当然我们仍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回到正常理想的工作状态。

 

2

目前的困难主要包括由于学校和幼儿园停课以及政府的号召,有孩子的员工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且目前北京未出台减免房租或企业交税方面的政策。此外,招聘是一个难点。本已签约的海外设计师全部暂停了来中国的计划,处在观望状态。我们对经济大环境也有一定的担心。疫情对国家经济的重创是不易估量的,这也可能导致正进行的项目资金上出现困难。

 

 

如果需要长期远程工作,我们得建立一套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设计品质和工作效率不受影响。对于其他困难,尚未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3

施工方会经历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团队,需要严格采取卫生保健措施,确保员工能放心工作。

 

 

姜元 / SODA建筑师事务所

所在城市  北京

团队规模  10人

成立年份  2016

 

1

目前判断困难是阶段性的。2020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努力活着。

 

2

困难在于远程办公有难度,需要适应。实体经济受影响,项目肯定受影响,但刚上班还没切实感受到。解决方式… 勒紧裤腰带:)。

 

3

经济大势面前,设计属于服务行业,不可能不受影响。甲方不好说,但施工方只会比我们压力更大。之于设计公司,强化自身优势业务竞争力、避免臃肿低效的内部团队、寻求更优质的外部团队合作,是比较好的应对方式。

 

 

*ck

所在城市  北京

团队规模  6至8人

成立年份  2015

 

1

会担心生存问题。主要是员工工资可能发不出,面临裁员的可能,但也担心以后不好招聘。

 

2

目前的困难主要是没有新项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部分项目停滞,今年受疫情影响,可能会更难了。

 

计划的解决方式是主动推广宣传自己,定向跟甲方推荐尝试。同时利用空闲时间重新整理发表项目,做理论的总结梳理。再做一些以前可能不会参与的竞赛,作为团队锻炼,让所有人充实起来继续学习。

 

3

希望甲方能体谅到设计企业的成本提升,但明白甲方和施工方也会很难——整体的投资缩水会影响所有的民营企业链条。政府应该多举办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竞赛,建筑媒体应该更具有主动性,联系企业举办竞赛、展览等能将设计方推向甲方的活动。利用平台把好的设计公司与甲方连接起来,才是现阶段媒体对建筑界最大的帮助。

 

最后祝好,现阶段的整体危机也有可能是一种新生,是一次优胜劣汰。

 

 

*T

所在城市  北京

团队规模  8至10人

成立年份  2011

 

1

疫情潜在的影响已是必然。目前正在施工的项目处于停滞状态,有些正在谈合作的则在观望。客户的投资信心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尤其是中小项目,可能推迟甚至取消。

 

2

眼下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团队不能正常回到办公室工作,在家中办公不太容易形成凝聚力,效率会受到直接影响。虽然微信可以提供帮助,但创意型工作协同还是面临很大的障碍,大家都在摸索新的协作和分工模式。项目推进变慢,结款也会变慢,但工资和各项支出并没减少,对公司财务会带来不小的困难。

 

目前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频繁的微信视频会议,以及更细致、明确的分工。也在尝试是否可将云服务器作为工作平台,但还在摸索。其他问题还没有应对措施,因为根本没来得及思考,是走一步看一步。

 

3

建筑业各个环节都应做好非常时期的非常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复工。社会是一个整体,不存在某个环节可以独善其身;设计行业更取决于上游甲方对未来的信心和判断,也希望媒体对积极的舆论和思想导向能起到作用。

 

 

宋玮 / 宋玮建筑工作室

所在城市  上海

团队规模  6人

成立年份  2018

 

1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目前对团队生存的担心还为时过早。短期内上游经济受到的极大冲击一定会影响设计市场,但对2020全年的影响何如,尚不能下定论。从近年全球疾病状况来看,先下跌后反弹的趋势几乎是一定的。如果第二季度就开始反弹,现在担心似乎没什么意义,反正一个季度工作量较少对我们这种小型团队来说是常事儿;如果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恢复,那担心就更没有意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2

一个直接的困难是,如果2月10日之前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以怎样的形式开始工作。由于公司员工都住在办公室附近,我们在计划是否可采取办公室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与一些成熟团队相比,我们团队成立时间较短,尚无法实现完全的线上办公。但由于大家来公司比较方便,可采用错峰方式,在人流较少的时间固定到办公室完成线下讨论,而将基础的画图工作留在家中完成,有点像是读书期间看设计课作业的样子。

 

3

其实往年工人返工大都在元宵节以后,甲方可能会正常开始工作,但往年在复工的半个月里效率都是相对较低的。同时,今年过年较早,即便是2月底恢复工作,其实也跟往年差不多。当然如果以国家的GDP来衡量,损失一定是惊人的数目,但建筑业受到的影响还是比消费、旅游产业小些的。另一方面,建筑业是标准的市场导向型行业,在目前疫情前提下,盲目开工意义不大。

 

如此,能做的也就是通过线上,多讨论些不同情况的应对方案。在整个市场都不明晰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系列头脑风暴:如果2月底有好转该怎么办?第一季度都废了怎么办?一直到5月才能初步恢复该怎么办?有一些讨论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在于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认识到这场难关;一种危机的集体共识,可能会对最坏状况的到来有所帮助。

 

 

*李明

所在城市  上海

团队规模  10人

成立年份  2012

 

1

我们没有在湖北的项目,目前对整体生存问题没有过多忧虑。感到的困难包括,担心部分业主以疫情为由,再度延迟春节前就该支付的款项。其次担心进行中的项目,业主在时间进度上不放缓,在我们同事没有全面复工的情况下要求大量出图。毕竟设计工作有时需要团队当面讨论,线上办公效率不高,很难控制质量。另外也担心应聘的人会减少,已经有实习生为了尽早离开国内或因不能离开湖北而提前离职了。也担心复工后上班的同事会被感染,形成交叉传播。

 

对于该付费但以疫情为由拖延的业主,并没有特别好的对策,设计方往往是被动的。项目进度上尽量和业主多沟通,希望能理解特殊时期项目进度没法保证。员工短缺的问题希望在职员工多加努力分担工作。

 

2

作为建筑行业上游,建设单位可继续推动在策划及筹备启动设计的项目,带动疫情过后行业尽快走出困境。

 

 

*小高

所在城市  上海

团队规模  10至15人

成立年份  1997

 

1

不担心2020年团队的生存,目前也没有感到什么困难。还是要稳步前进。

 

2

之于“建筑业”的应对,关键是“建筑业”指的是什么?中国的建筑业是几个不同的平行世界。但就民企来说,最需要的是真正的公平竞争(不是深圳那种带方案报名的假公平);公平竞争需要的是法制和监督,法制和监督需要的是……

 

 

靳远 / 多重建筑工作室

所在城市  广州

团队规模  6至10人

成立年份  2017

 

1

会担心团队的生存问题。目前1)一个工地节后的开工推迟了;2)三个需要等政府审批的项目估计要等上更久些;3)联系紧密的业主中有些是从事零售、文旅、餐饮等行业,肯定是艰难的,接下来半年找我们开展新项目的可能非常低了;4)潜在客户在今年也会趋向于保守。

 

2

解决的方式包括:

1)我们从2月3号就开始远程办公,幸好我们从2017年开始就用了云服务器。远程办公可免去同事们上下班吃饭等对卫生环境的担惊受怕,可以保证在疫情期间有稳定的设计思考和产出。所以,首先还是做好手头上的事情。

2)今年会更积极地去对接新的项目类型和业主类型。

3)加大宣传,尤其是未建成和进行中但已无需保密的项目,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3

之于建筑界的应对,首先,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私人业主/兴建中小型建筑的业主,与中小型建筑事务所之间的业务连接是没有系统建立起来的。而地产商/政府公建和大型设计院之间的连接是比较系统、稳固的。由于没有业务连接的系统,小型项目的业主和设计方都不断地在错失做出好项目的机会。

 

上述两类连接状况也促成了一件事:我们和大部分创业前几年的小工作室一样,许多项目机会是大设计院和设计界前辈们推荐的。中小型建筑事务所有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就是愿意且有能力把带有某种特殊性的项目做好:刘珩老师做过水闸桥和婚礼堂,年轻一点的比如我们也给村里做过儿童滑梯、公厕、菜市场、穿越酒吧等项目,类型是非常广泛的。

 

基于以上,我想说的是抛开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国内庞大的内需还远没有和中小型事务所充分连接。一旦做好了这种连接,情况将会有很大的改善。疫情的影响毕竟是短期的,而连接生态的改善是长期的,这就好比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在冬天得了感冒,但如果他注意营养、保持锻炼,一年下来还是会长高很多。

 

 

*老乌龟

所在城市  广州

团队规模  10至20人

成立年份  2017

 

1

当人们必须长时间待在家中,反而发现了外出的可贵,也才发现具有切身实感的身体体验是人类多么珍贵的财富。相信这种憋出的感受,对人类思考自身,或许是件难得的事情。而作为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如果能为人类所需的真情实感服务,应该是会有市场的吧。

 

2

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欣慰和期望,以及困难。对我来说,今年的最大困难可能是人才的难得。

 

广州的气氛是功利的、实际的、讲求效率和利益的。这种情境下的建筑学教育及建筑实践项目,都带有过多的实用主义色彩;建筑师对职业的热爱每况愈下,找到一个能一起工作的同事,是件难事。

 

人才可遇不可求。培养对彼此的认同感,可能比找一个貌似成熟的人更可行。

 

3

建筑业如果有什么难关,大概是消费及参与设计的人的审美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没有被广泛地培养起来。另外,一些媒体不怀好意的标题党行为,让对建筑奇观和亮点的要求远大于建筑应承载的内容本身,也在扭曲人们的审美偏好。

 

 

吴林寿 / WAU建筑事务所

所在城市  深圳

团队规模  15人

成立年份  2011

 

1

会担心团队2020年的生存问题。眼前是企业停摆,支出照常。去年总体困难是:项目进度慢,回款慢。

 

2

大势之下,从自身找解决之道的作用还是极其微弱的。希望把今年的施工阶段项目跟进好,同时积极参加投标。虽然我们较少参与投标,对投标环境心存顾虑,但这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对策了。

 

3

这次疫情反映了社会各环节对专业性缺乏尊重和敬畏,这同样也存在于建筑行业。

 

甲方、施工方、设计方都处于建筑产业链相对下游的实际操作层面,在一个极度缺乏信任的社会里能各司所职便是了。需要改善的更多是从源头开始,从行业规则制定及政策导向开始。例如“建筑师责任制”本是件好事情,但是只规定了建筑师的责任却没有权利,一个以问责而非激励为导向的政策,对整个行业来说是致命的。中小企业本应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是市场繁荣的生力军,无奈在政策制定中被忽略而逐步边缘化,是这次疫情首当其冲的生存危机者。

 

建筑媒体是行业上下游的直接沟通渠道,可以为建筑业——无论是学术层面还是政策导向层面——的健康发展带来长远影响。然而在流量为王的自媒体时代,大部分的建筑媒体关注的是糖水式项目及自带流量的网红建筑师,无法为建筑界带来源清流洁,少点功利性则是本盛木荣。

 

 

*M

所在城市  杭州

团队规模  30人

成立年份  2017

 

1

我们的团队规模不算大,有一定项目储备,暂时不会有生存问题。目前感到的困难主要是肩部人员(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不够,本人精力有限,但又对设计要求比较高,多个项目同时推进时感到顾不过来。此外,宣传方面缺乏相应人员与经验,有设计作品,但宣传力量跟不上。

 

暂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托朋友找相关人才。

 

2

对于目前的境况,希望甲方能真正意识到设计的力量,施工方能按图施工且负责任。

 

 

*羽羽

所在城市  杭州

团队规模  15人左右

成立年份  2015

 

1

说实话,会担心团队2020年的生存。2019年状况本身就已比预期要差,但还是让每个小伙伴都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定收入,所以今年开年的疫情也让原本还乐观的我们有了一些担忧。

 

2

目前的困难是受项目类型及规模所限,工作室的整体收入较难保障。解决办法是可能会接受一些室内项目的邀约,通过室内项目的短周期循环来缓解一定的收入压力。

 

也希望可以通过媒体支持,开展一些地区级别自发性的建筑设计策展活动。

 

 

*Arch

所在城市  南京

团队规模  15至30人

成立年份  2016

 

1

不会特别担心生存问题,事务所设计方向较多,改造与室内设计需求总体还是增加的。

 

2

目前面对的与其说是困难,不如说是在不断学习和成长。处于任何阶段,都会有感觉不足的地方。目前的困难在于后期施工配合,没有什么捷径,要靠每个项目多跑工地,多思考,多总结。

 

3

我们在参与建造过程中发现,有时候太依赖视觉传递,在中国很多事情总是要付出高出很多的价格,才能得到一个正常水平的价值。甲方、设计方、施工方其实都在为此苦恼。新的环境来临,希望慢慢回归到设计本源,借这个速度降低的机会,更多地从时间和使用层面考虑设计。

 

 

*ZS

所在城市  南京

团队规模  15人

成立年份  2016

 

1

会担心生存问题。目前的困难包括1)因甲方融资或运营问题,项目进度变慢或取消;2)民营企业项目变少,政府平台项目增加,小型事务所进入不易。

 

2

最重要的解决方式,还是事务所的能力提升及品牌建设。在项目早期比如策划阶段介入,接触更多数量的项目,更好地判断选择。此外,利用自身的一些资质优势,联合优质团队,加强政府及平台项目的参与度。

 

3

希望整个产业链都能加强对设计价值的关注,即关注设计能带来的经济及社会价值。这在多数项目中是被忽略,同时也是无法量化的。设计公司、甲方、施工方应在同样的价值观下通力合作,建筑媒体也可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报道和推广。

 

 

胡兴 / 青·微舍工作室

所在城市  武汉

团队规模  5至10人

成立年份  2018

 

1

不是很担心生存问题,因为我们团队规模不大,各类开支都较小,工作方式也很灵活,可应对一定的经济冲击。

 

2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在武汉本地接到设计委托,绝大部分项目都在其他城市。一方面,这给我们的后期把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也更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和实践。

 

希望有机会通过在武汉完成一到两个质量过硬的作品,来获得本地市场的认可。

 

 

李涛 / UAO瑞拓设计

所在城市  武汉

团队规模  30至40人

成立年份  2005

 

1

我们是一个身处武汉这暴风中心的中小型事务所,说不担心生存是假的。第一担心公司小伙伴的健康;第二是社会大环境:设计是处于地产、旅游开发项目中的一环,疫情会将正常经济活动拖后几个月,而设计公司严重依靠持续的现金流维持生存,所以比较担心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2

近期困难是不能集中上班对项目推进造成的影响,但这些可通过网上协作、服务器、视频会议解决。另外就是项目汇报和现场监控不能到场的问题。

 

远期的困难在于,我们的项目目前外省市占了一部分,如果疫情不结束、或者在结束后的早期阶段,如何让非武汉甲方,信任一个由曾经“疫区”来的设计师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他会不会担心,这个武汉设计师有潜在的传染性?

 

这个“担心”的困难,是横亘在甲乙双方之间的一个心理障碍,必然会影响我们外地项目的运作。这障碍需要时间来慢慢解决,也需要甲方对我们这个武汉公司多多理解。

 

3

解决方式首先是保证我们各位小伙伴的身体安康,复工后也严格采取多通风、多消毒等手段防止感染;协调已有项目甲乙双方的工作模式,尽量在线上解决、工地解决,避免会议室长时间开会和聚集。此外,也许经历这次疫情,可以优化我们的一些设计服务模式,比如“云监工”:是否可以给每个项目设置多个摄像头,随时监工把控——在现有技术和5G时代下,这个成本不高,完全可行。

 

其次,调低今年的产值总预期和项目数量预期,为单个项目的研究投入更多的力量。去年UAO在有方发表了三个作品,我认为已经不错,比前两年有很大进步,但我希望“From  good  to great”,利用“疫情”这个外力来逼一下自己,出精品。

 

再就是,我想我们UAO在经历这次疫情后,会把设计方向向公众健康、公益方面倾斜。这也是回报感恩全国对武汉的支援。我曾说UAO不仅是一个设计公司,还是一个策划及活动执行公司;这不是抛开设计,而是围绕设计核心的竞争力,外延设计的内涵,也许能发现依托设计的新经营策略。

 

4

目前,可能每个公司都在思考应对措施。但我觉得,与利用新技术云监工、改善办公模式少聚集等相比,灾难后的心理恢复才是第一位的。此外就是利用疫情倒逼每个行业,去除浮躁,各自做好内功;调低产值预期,调高质量目标。

 

近期的产值可能是走低的,但如果内功到位了,作品始终保持水准,远期的品牌价值会走高的。我相信我们和大家都会熬过这个冬天。

 

 


 

本文版权归有方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