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打边炉》编辑部室内设计:充满肌理的朴素 / 大星吉子设计

《打边炉》编辑部室内设计:充满肌理的朴素 / 大星吉子设计
编辑:李博超 | 校对:李博超 | 2021.05.07 19:47
办公室内部  摄影:朱锐

设计单位  大星吉子设计

项目地点  广东深圳

建成时间  2021年2月

建筑面积  168.74平方米

撰文  黄紫枫


 

朴素的肌理

 

去年,我们受到《打边炉》创始人钟刚的邀请,为他们设计新办公室。在前期的沟通中业主提到:这个空间首先是一个满足编辑部内部需要的空间,公共功能处于附属的位置。

 

我们对编辑部的最初理解,转化为对应的与空间相关的词汇,则是“朴素”却“充满肌理”的,带着被时间打磨过的质感。设计上,主要是从功能和实用的角度考虑如何保证使用者在空间里的专注性,帮助文字工作者安静地生产内容。设计因此而退居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空间中的所有东西尽可能做到隐晦,视觉上不过分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平衡区间功能和形态,不形成剧烈的反差。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摒除一切花哨、多余的内容,回归正常的空间,通过对材料、构造等细节的拿捏,建构空间的质感。

 

办公室内部  摄影:朱锐

 

生产与激发

 

办公室的建筑面积由原来的43平方米扩展到现在168.74平方米,面对空间的策略也要从过去对复合使用的考虑转向更多的空间表达,让大家以更舒服的状态待在里面办公。空间的布局,主要取决于原始空间偏长条形的基础条件,宽7.7米,纵深16.43米,三面呈围合状,一面采光。

 

编辑部总平面图  ©大星吉子设计

首先是依据使用频率划分了四个功能区位置,人经常活动的办公区域集中在了靠窗位置,使用频次较低的档案室及多功能活动室则安排在无自然采光的地方,更有效地组织空间,让使用者与不同功能区之间保持着恰当且便捷的连接状态。空间遵循了清晰排布方式,四种空间类型(主编室、档案室、编辑办公区、多功能活动室)的风格界限非常明显,各自独立,互不打扰,呈现出可以稳定使用多年的状态。

 

依据使用频率划分的四个功能区  摄影:朱锐

其中档案室处在整个办公空间的心脏位置,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功能性空间,又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精神空间,带着很强的身份标识。业主的编辑工作是以文本生产为核心而发散的,档案室的玻璃门则让办公空间中几乎每一个角落都与档案室形成视线或动线上的交流,来者进入空间时,就能感受到业主的机构氛围:它虽然小,但有着很强的激发能量。

 

档案室是整个空间的内核  摄影:朱锐

编辑办公区和多功能活动室则以非常放松的手法处理,处理好收纳、地面、天花等基础工程即可,让空间处于一个“临界”的弹性状态。日后可以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变化出更多的使用功能,空间的松弛,代表着业主方未来拓展的可能性。

多功能活动室  摄影:朱锐

望向窗外

 

此外便是如何超越日常的功能使用,传达更多空间的意味。整个空间是围绕着“望向窗外”的动向组织的,窗外葱郁的景观和明媚光线是整个办公空间最大的优势,也是业主方经过之前没有窗户的办公空间后,最渴望改变的地方,因此,“望向窗外”的想法往后也一直贯穿于设计和实施落地的过程之中。

 

“望向窗外”的空间意向  摄影:朱锐

一进门处刻意拉长桌子的水平指向窗外,进门走廊处的窄桌面作为展示台,陈列业主方过往自主出版物,延伸进办公区域以后转化为吧台,进入一个可以让人驻足停留、交谈的场景。吧台的大桌面无形间消解了长条走廊的压迫感,以及走廊直插入办公开间中的冲突感,沿着同一桌面、同一轴线的水平构造,却能让人在几步路的行进中,体会细微的空间变化,也表达出编辑部放松且高效的内部使用状态。

 

自入口延伸至办公空间的吧台  摄影:朱锐
吧台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驻足停留、交谈的场景  摄影:朱锐

入口处,业主方希望不必过分凸显机构的身份和信息,所以最早的方案中,门口纯平面和墙齐平几乎融为了一体,只留一条门缝,就像只完整的盒子。后来我们还是觉得这样做太隐蔽了,没有起到基础的引导作用,也无法传递场所室内外的感知趣味。于是我们尝试在最暗的地方给一点光。

 

进入办公区域的走廊  摄影:朱锐

目前的入口以四块1.4×2米金属材料完整拼接而成,相邻墙面上开了一条窄窄的、不开启的玻璃窗。门口位于走廊的尽头,融合于墙面的金属门尽可能避免了无关路人的视线和闯入打扰到正常的工作,在里面工作的人也能透过窄窗看到外来的访客,建立预热内外的交流模式。

 

入口处的光  摄影:朱锐

室内光线透过窗缝,在金属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漫反射线,再次指向窗外。教堂里经常会通过在暗处洒下一束光,塑造神性的氛围,但这里的光是平行于视线的,是一种日常的观看状态。室内和室外、私密和公共的交界处,因为一条窗缝加入一点点戏剧化的因素,缓和了金属墙面冰冷的、拒绝人的气息,也将“望向窗外”的空间主题延伸至走廊。

 

“窥探”编辑部  摄影:朱锐
从“窗”看到另外“窗外”  摄影:朱锐

 

显而易见

 

档案室书架是办公室中比较具有指向性的一个内容,用木棍和木板搭起来的书架,像一层层的屋檐,由外向内翻转,变成一个内向的塔,在安静且克制的整体空间设计中,制造一个给人惊喜和意外的角落。

 

档案室书架  摄影:朱锐

传统的木构通常会通过复杂的榫卯,隐藏支撑和连接系统的节点,让木头的走势保持一致,并且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到所有结构的交接点。编辑部的书架采用的却是“显而易见”的结构方式,外露节点在凸显了木材特有的建构美感的同时,传达出让人特别放心的气息,固定两片相接的材料的螺丝锁、书架的受力结构、支撑构造的内部关系,所有工序都是能看得到、摸得到的。

 

“内向的塔”  摄影:朱锐
书架示意图  ©大星吉子设计

书架的制作工序非常简单,安装也非常便捷,整个的书架尺寸出来以后,计算好模数,只需要算横条、竖条、小横杆、层板4种木料的尺寸,再将这4种材料不断重复,两个工人在现场几个小时就可以安装完毕。

 

书架结构拆解图  ©大星吉子设计
外露的书架结构  摄影:朱锐
“显而易见”的结构方式  摄影:朱锐

 

海鞘的故事

 

业主方希望办公区域可以营造出紧密且紧张的编辑部工作氛围,在我们的理解中,“紧张”不是把所有人闷进格子间里埋头苦干的窒息感,而是对多样化工作模式和场景的满足,导向有序且高效的知识生产环节。沿着空间轴线的走动中,金属、木头、漆面、亚克力等不同材料带出的光线调和,慢慢堆叠出空间的血肉层次和节奏感。

 

地板采用暖色木质地面,编辑办公区域凸显层高及开阔性,磁性漆面兼具书写和文件展示功能的同时,还意外地增强了办公区的自然采光。靠窗的区域设置了条形台面,提供自由办公和闲暇休息的地方。其他的重点功能区则通过吊顶,实现专注、集中的空间感。

 

靠窗区域的条形台面  摄影:朱锐

照明上,办公区的灯路全部以漫反射的形式设计制作,弱化环境光对人的挤压,灯光柔和温馨,避免长期工作中光线对眼睛的直接刺激。原本的计划中,多功能活动室要采用大面积灯膜的吊顶,但这涉及到复杂的消防、安装、维护等硬性施工条件问题,而且灯膜多用于美术馆展览空间这样临时性的大型公共场所。这个空间最主要的诉求是要面向日常工作状态的,还是要回到人能够长久置身其中的舒适尺度。

 

以漫反射的形式设计制作的灯路  摄影:朱锐

如其所是,《打边炉》的办公空间呈现出温暖、干净且利索的观感,并与此时此地置身于华侨城创意园的现场感相契合。海里有种生物叫海鞘,据说它有一部分器官负责帮它找到寓身之所,安定下来以后就把这个器官消化掉,才能更自在地生长。这个项目有点像海鞘的故事,业主方很知道自己要什么,设计能做的是帮它找到自己的空间和形式语言,然后,被消化掉。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打边炉》编辑部室内设计

项目类型:办公空间

项目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A3-403

设计单位:大星吉子设计

主创建筑师:李文海、曾镇威

业主:深圳市打边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造价:23万元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20年11—2020年12月

建设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2月

用地面积:126.5平方米

建筑面积:168.74平方米

施工:乐造展务

标识设计:another design

摄影:朱锐

与谈人:李文海、曾镇威

采访:钟刚、黄紫枫

撰文:黄紫枫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星吉子设计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办公室
室内
广东
深圳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