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什么是北欧风格?从挪威居住空间说起

什么是北欧风格?从挪威居住空间说起
作者:宋方舟、王慈航 | 编辑:原源 | 2019.06.18 10:57

引言

 

当我们习惯性地以归类作为梳理庞杂世界的方法时,符号、词汇,是我们理解它的工具,简易而笼统的归类产生了廉价的复制力。当罗西的《城市建筑学》用结构主义符号学定义城中的房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他可能不曾想到后续罗西学派对于类型断章取义的摘取及滥用的场景,更不会想到类型会变成消费产品的一种便利。当特定类型不再为总体结构形成的联动服务,它注定只能被风格化并且僵硬下去,也就是类型的终点。“北欧风格”就是这万千便利消费类型中的一个词汇,极简主义+马卡龙色的标签组合,不曾为大众解读制造困难,反而为建筑师创造语言便利,形成简化沟通的工具,这需要警惕。

 

 

什么是“北欧风格”?

 

在西方语境中,北欧有两种说法,一个是Nordic,即广义上的北欧五国: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和冰岛;另一个则是Scandinavia,这个词常被丹麦人、瑞典人和挪威人用来表达这三国之间的文化认同。

 

北欧的设计能被认为是“美的”这件事,并不是什么久远的事情。如果粗鲁直白地对这一风格成因加以形容的话,就是北边的纯朴农民的后代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而做的努力。只是没想到这种田园、简朴、温馨的家变成了当代社会人们逐渐缺失并渴望的东西,而被推崇起来。如果一定要用某种方式进行概括,北欧风格大概是人们在抵御和赞美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的外在体现。这种“传统”,被认为某种美和风格,则是在后来不断被逐渐发掘与自觉的结果。


本文将以时间为序,以挪威住宅的演变作为脉络,梳理北欧人从生存方式到生活风格的转化过程。

 

 

与火有关的建造——中世纪挪威民居

 

《Romsdalshorn》Johan Fredrik Eckersberg, 1867

这是一张十九世纪挪威国家浪漫主义时期描绘挪威民居生活的绘画作品。蜿蜒的峡湾,逼近而高耸的山体,绿草长满屋顶的房子,构成了挪威人乡愁般的图景。

 

Nore og Uvdal, 1240

这种被称作Stue的井干式建筑一个窗户都没有,扎实的原木纠结在一起,暴风雨来临之时,整个房子发出铰接的木头吱吱的摩擦声—— 一种原始的与自然抗争的声音。Stue可以理解为Cabin,一般指代这种原木结构的单层坡屋顶小房子。在挪威语中,Stue同时也指起居室。起初,这个名词与一个带有加热和烹饪火炉的庇护所有关。

 

Stue 测绘图纸

Stue的平面关系和建筑外表一样简单而基本,由一面墙划分出清醒与睡眠两个区域。极昼极夜打破了用日与夜来理解房间的可能。清醒区域的中心是一个火炉,上有烟囱,也是房间进光的唯一方位。[1]

 

 

黑暗的室内空间——中世纪挪威木板教堂(Stave Church)

 

完全黑暗的房子并不仅存于中世纪挪威的民居中。外墙的开洞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冲突的。夏天挪威将有用不完的无限白日,午夜的阳光让人们不需要待在房子中;冬天的永夜与室内的黑暗其实也并无差别,而开洞对于抵御寒冷没有任何好处,当然也存在结构技术和不知玻璃为何物的局限。

 

Stave Church

木板教堂是中世纪挪威西北部常见的木结构基督教堂形式,是一种柱子支撑门楣的梁柱体系。在挪威语中,这种承重的松木柱子名为Stave,因而得名Stave Church。作为欧洲北部独特的教堂形式,Stave Church的平面形式从图形上看似乎是一个拉丁十字,但却因结构体系的不同而将变成外侧一圈回廊,和内部更为完整封闭的类长方形室内。

 

 

教堂的顶部和近人尺度均能发现挪威人对于木刻纹样手工艺的迷恋,室内空间则如民居一般,是纯黑暗的。火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事物。在永夜的寒冷中,人们手持蜡烛进入到这封闭而禁锢的空间中,向内心深处探索着北欧孤寂的存在感。

 

Stave Church

“冬天漫长的黑暗和夏季午夜的日光影响了人们的社交活动。因为气候和地理条件带来的孤立,家庭生活尽可能地保持自给自足,在这个方面不仅包括日常的饮食,还包括家用的手工艺制造。”(The Pattern of Thoughts

 

空间的塑造源于人们活动的基础,除了对黑暗的理解,挪威传统民居的布局也体现了这种特有的自给自足式家庭生活。

 

 

起居极大性与卧室极小性

 

前文提到,Stue一词作为挪威民居的一种形式,在挪威语中也指起居室。而这种起居空间作为空间主宰的做法,可以从若干民居中清晰地识别。

 

不同Stue平面

观察这几个挪威传统民居平面不难发现:起居空间除了有作为核心的火(壁)炉之外,另一个关键的体现就是它所占据的房间比重。起居空间不仅作为家人汇聚的场所,也容纳了餐厅,厨房,室内劳作等除了睡觉之外的所有活动。对这种空间的认同和归属,也成为后续挪威建筑师设计住宅的重要指引。

 

 

现代主义时期挪威建筑师对于传统居住空间的传承

 

在二十世纪的前半叶,大量的优秀建筑师在挪威开始实践活动。在这个远离欧洲中心的被遗忘的地域,建筑师可以在不受现代主义束缚下,发展出自己对现代的理解。“二战”后,Korsmo与Knutsen是挪威走向根植于本土的现代建筑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奥斯陆建筑学院一同创办了名为“危机课程”(Crisis Course)的单元,以培养建筑人才,满足挪威战后大量的住宅设计需求。但挪威培养的建筑师以及出品住宅的方式,却并没有走向中国住宅千篇一律的“光辉城市”(勒·柯布西耶)路线。

 

Knut Knutsen (1903—1969)

 

Kuntsen被称作挪威浪漫主义建筑的实践者。在他的代表作夏日住宅(1948年建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与挪威传统民居相似的内容。建筑被清晰地划分成起居室体量与居住体量两个部分,中间是一块有覆盖的半室外空间。起居的面积大概占据房子的一半——餐厨、沙发、工作台集合于一处混沌的空间中,被家具与铺地以及墙体的进退划分与限定,组合成若干类型的身体尺度;另一侧卧室则被一字排开。[3]

 

Summer house – Knut Knutsen, 1948
Summer house – Knut Knutsen, 1948
Summer house – Knut Knutsen, 1948
Summer house – Knut Knutsen, 1948
Summer house 草图 – Knut Knutsen,1948

对于起居空间的重视在当今的建筑设计语境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对于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北欧,为家庭提供人们度过漫长冬天的室内生活舞台,是北欧建筑师的无争议主张。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1970年代挪威发现石油后的富裕,建筑师对于如何创造更加舒适和完整的起居空间的想法也在增强,同时“火”的家庭核心地位也没有被挪威人在生活习惯中去除。

 

 

Sverre Fehn (1924-2009)

 

在居住空间中,以火炉作为家庭核心的房间,延续着对于光和温度的信仰。在Per Olaf Fjeld (1945- ,奥斯陆建筑学院教授,曾经与费恩共事多年)写的这本与Sverre Fehn建筑思维有关的书中,对于火炉的作用,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在每一个项目中,费恩都从零开始去思考。但是有两个关键的元素,火炉跟水,总是引导着早期的概念发展。火炉跟水是生活里永恒的单元,它们是一个房子固定的核心。这些空间,连接到大地,并且由各种生活材料所构成,它们是非常复杂的概念并且透露着人类生活情感的方面,这根本不是路易斯·康说的非常理性的’服务空间’。” [2]

 

在费恩的一些建筑里,水与火被清晰地整理出来,放在房子的中心位置,统筹其空间组成关系,也形成了对传统空间及生活方式记忆的延续。

 

Villa Norrkoping plan – Sverre Fehn,1964
Villa Norrkoping model – Sverre Fehn,1964

在这个平面与帕拉迪奥(1508-1580)圆厅别墅相似的构图中,对于中心的处理是迥异的——帕拉迪奥实现了一种仪式,而费恩却给予了一个家。

 

Villa Rotonda –Andrea Palladio,1552

“当人生活在到处都是短暂的光的地方,悲剧就来了,紧靠着火炉是时间方面的某种仪式,现在你不需要再隐藏在黑暗中了。当光照亮黑暗,墙就生长了出来,那害羞的墙,这就是室内。当一个房间在晚上有了光,它就擦去了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费恩

 

Villa Norrkoping – Sverre Fehn,1964

Villa Norrkoping建筑四个角的处理则显示出现代性。冬季的室内空间,经过滑动门的处理在夏天变成了室外,极端气候的转化被建筑所包容。

 

 

色彩与材料中的挪威性

 

从生活方式推导的空间秩序形成了一些建筑平面及空间意义的解读,材料与色彩则是挪威人基于“作为自然的一部分”(be part of nature)的世界观的呈现。

 

The Scream - Edward Munch,1893
Girls on the Jetty- Edward Munch,1905

这是众人熟知的画家蒙克的两幅作品。广袤的自然形成由严峻与绿意勾画的单一,将逝的夕阳渲染着大地的余温,人们开始为失去的颜色呐喊。作为与自然的对抗,挪威传统服饰的红色艳丽以及当代挪威家庭里墙面、家具、饰品的组合中,确实存在某种可以被风格化的内容。

 

传统民居室内

这是一幅典型的挪威民居室内图景。木材是建构的主体,石头为火焰提供一个场地,暗红的地毯上趴着一条大狗,鹿角灯用铁链子悬挂在倾斜的屋面上——这是挪威传统家庭的缩影,有着怀旧而又令人迷恋的情绪。

 

当代北欧家居室内

在当代挪威家庭中(如上图),材料的工业化在带来视觉当代性的同时,并没有夺走挪威人对于自然材料真实性(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兴趣。颜色饱和度的回落与细腻的织物是内敛人性的显影,安心的阅读与喧闹的周末酒会都在这个懒散优雅的漫射光中发生—— 一个充满生活,同时又等待被生活填满的房间。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挪威孤坐欧洲西北角、遥望中心大陆主流建筑评价体系之外的自足性思考。

 

 

有别于欧洲主体的建筑观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对于现代主义白色盒子的抵制与城市发展理念的不同见解,催生了十次小组(Team 10)的成立。建筑师兼教育家奥斯卡·汉森(Oscar Hansen,1922-2005,波兰)作为组织的成员,创立的Open Form学说(“开放形式”是沃尔夫林在1915年创造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巴洛克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封闭形式”相反的特征;奥斯卡·汉森基于同样词汇,抵抗柯布的建筑机器论,强调个体地位的提高)深深影响了波兰华沙美院的教学以及部分北欧建筑师的思考。Svein Hatløy(1940-2015,挪威)在汉森的影响下秉承这一理念回到挪威,在1980年代中期的卑尔根(挪威第二大城市)成立了以从业建筑师回炉、重新讨论北欧本土建筑学方向的卑尔根建筑学院。在Hatløy的自宅中,充分体现了他基于材料、色彩作为挪威生活一部分的本土回应。

 

 

Svein Hatløy 自宅

 

这个房子坐落在峡湾深处的一座岛上,面朝峡湾,蛰伏在半山腰的坡地。周围树林茂密,从小路接近,房子只露出一个古朴岩石砌筑的山墙面。这是建筑师Svein Hatløy(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创办人)为自己和家人建造的隐居之所。

 

从入口道路看建筑山墙面
岛上古村里的石头山墙(左)、起居空间看向入口(右)

入口处的石头的山墙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材料表现,它来自于这个岛上不远处的一个古老村落的建造传统,石墙不仅遮挡冬日的狂风暴雨,在晴天,深色的石块在阳光的照射下也可蓄积热量并在夜里散发到室内。与传统村落做法不同的是,建筑师用玻璃将石墙罩起来,仿佛对待橱窗中的展品,向这古老的生存智慧致敬。

 

起居空间
火炉和其背后环绕上升的楼梯

现有建筑以一种套匣(box in box)的方式规划空间,日常起居空间作为外盒包裹卧室及卫生间等私人空间组成的内盒。起居空间和私密空间被一个统一的坡屋顶覆盖,一个环形的路线连接不同高度的平台,粗粝的原木柱直通屋顶,光从天窗洒下,仿佛置身森林。环形的起居空间朝向峡湾开放,而内部的私密盒子则被简化为最简单的生活单元,与背后的山石苔藓形成隐秘的温馨角落。

 

浴室

丰富的材料产生某种拼贴与无序,材质、肌理与色彩充满对空间定义(意义)的思考,这并不是当下世俗意义中的“北欧风格”,而这却是扎实的北欧生活。

 

 

结语

 

如果无法回归到对生活本身的理解和期许,墙上的假壁炉灯与石材贴纸并不能将人们带回到真切的北欧语境,而只能形成肤浅的风格印象。正如前文所述,北欧风格是人们在抵御和赞美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的外在体现。中国大众在渴望北欧风格的同时,是否也带有对生活方式变革的能动性,则是因人而异的。真正具有情感归属的家,并不可能被某种风格简单定义。

 

 

 

参考文献
[1] Stav og laft i Norge. Gunnar Bugge,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Oslo : Byggekunst, 1969
[2] The pattern of Thoughts. Per Olaf Fjeld. The Monacelli Press, 2009
[3] Modern Norwegian Architecture.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作者简介

宋方舟,合作舍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挪威注册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学士,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曾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交流学习。

王慈航,合作舍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挪威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学士,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北欧风格
宋方舟
深度
王慈航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