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悼念 | 西萨·佩里:塔顶的眺望者

悼念 | 西萨·佩里:塔顶的眺望者
编辑:鲍思琪,崔婧;校对:王曲荷(实习生) | 2019.07.20 14:48
西萨·佩里  ©Pelli Clarke Pelli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2019年7月19日,阿根廷建筑师西萨·佩里去世,享年92岁。西萨·佩里代表作有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星塔、纽约世界金融中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等等。

 

阿根廷Telam通讯社以及西萨·佩里的故乡Tucuman州的官员也报道了这位当代建筑巨星的陨落。该地区的州长沉痛地为西萨·佩里的去世表达了哀悼,并表示这位创作大家的遗产将永存于他的每一件作品中。

 

 

西萨·佩里:站在时代的塔顶眺望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创世纪,11:1—90

 

西萨·佩里(César Pelli)出生于阿根廷,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老师。5岁时,佩里就被父母送入学校。16岁时,他已完成高中学业,思考着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佩里自幼喜欢绘画,尤其爱画城堡、塔楼、桥梁。仿佛是命中注定,当他在学科介绍上第一次读到建筑学的描述,发现它包含了自己喜爱的所有事物,立刻就被击中。

 

此后,他毕业,结婚,移居美国,继续深造。与生俱来的建筑天分在异国他乡获得了更大的展示平台。某位教授赏识他,引荐他去芬兰建筑师埃罗·沙里宁的工作室。由此,他开始操刀项目设计,作品包括纽约肯尼迪机场TWA候机楼、耶鲁大学摩尔斯学院与斯泰尔斯学院。

 

年轻时的佩里,1971  ©The Republic

在洛杉矶,佩里先后担任了DMJ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总监,以及格鲁恩事务所的设计合伙人。期间,由他设计的圣贝纳迪诺市政厅、加州洛杉矶太平洋设计中心,以及东京的美国驻日本大使馆都曾斩获国际奖项。

 

1977年,佩里就任耶鲁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并定居纽黑文。同年,他成立了西萨·佩里建筑事务所。工作中,佩里总是亲自带领、指导每个项目的设计。他摒弃形式主义的偏见,认为建筑应该对民众负责,建筑美学也应当来自于每个项目的具体特征,比如场地、技术、用途。

 

1978年菲利普·约翰逊获颁AIA金奖,佩里(后排左二)前往祝贺  ©Tigerman McCurry Architects

1995年,佩里获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次年,《纽约时报》刊载文章,称佩里是当下“最致力于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摩天楼的建筑师”。他的代表项目多是商业建筑,并且主要是超高层,但在设计过程中,他非常重视建筑的丰富度,不像60、70年代的许多商业建筑师那样,对密斯式的朴素进行模仿。

 

通过多年实践,佩里设计的摩天楼的确让当时的人们感到了久违的激动。他的楼宇总是华丽地攀升,让硬朗的垂直面和按比例退缩的尺度,优雅地交汇于高楼的顶点,带给人30年代爵士金曲的韵律感。

 

佩里在世界金融中心的模型旁  ©New Yorker

除了项目,佩里还发表过大量建筑学术论著。1999年,他的《给年轻建筑师的几点意见》(Observations for young architects),从自身实践中提炼经验和智慧,以启发对建筑有兴趣并想以此为职业的青年人。

 

在这本书中,佩里分析了影响建筑艺术性及实践性的8个“关系”(connections),包括:时间、结构、场所、目的、文化、设计过程、地区居民和自我。佩里对每个“关系”的讨论,都以过去和现在为例,并结合了自己的项目加以说明。

 

《给年轻建筑师的几点意见》,1999年第一版  ©Amazon

时至今日,佩里的作品几乎遍及全世界,建筑类型也丰富多样,但对他本人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我想成为美国国会大厦的设计师,想参与重要的公共项目。我总在期待下一个。这是建筑最美妙的一点,你永远可以有所憧憬”。

 

 

代表作品

 

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

纽约,1984

 

现代艺术博物馆侧翼住宅塔楼  ©Pelli Clarke Pelli

逢其50周年纪念之际,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扩建,包括对现有空间进行改建,新增一个侧翼,并利用新美术馆的上空使用权建造一个56层的住宅塔楼。新工程使原有博物馆的画廊空间扩大超过两倍,管理部门空间扩大30%,改进了后场功能,并新增了一个会堂、两个餐厅和一个书店。由博物馆塔楼创造的部分收益,可用以支持博物馆本身的运营。

 

现代艺术博物馆  ©Pelli Clarke Pelli

扩建后,博物馆的公共空间面积更大,结构也更加明确。新建的四层玻璃外壳花园大厅俯瞰翻新后的雕塑花园,并增加了一组电动扶梯。该大厅也为观赏整个花园、第54街和部分曼哈顿住宅区提供了新的视角。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博物馆塔楼特色鲜明,其玻璃幕墙颜色多变并配有带有图案的竖框,立面为彩色玻璃,由11面拱肩玻璃组成。它的各个立面与城市已有的建筑颜色、形式和体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现代艺术博物馆  ©Pelli Clarke Pelli

在此次改扩建中,佩里还对菲利普·古德温(Philip R. Goodwin)和爱德华·斯通(Edward Durell Stone)上世纪30年代设计的53街的博物馆立面进行了重建。新增的侧翼和玻璃大厅并没有改变博物馆内原有各部分的风格,而是沿袭了历史的格调,并将彼此各异的部分融入到博物馆的各部分。

 

1984年,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改扩建获得了纽约建筑业主及经理人协会有限公司颁发的改扩建优秀奖。1985年,该项目获得了城市土地协会颁发的奖励,并在1988年获得了纽约州建筑师协会授予的杰出设计奖。

 

 

世界金融中心

纽约,1988

 

世界金融中心  ©Pelli Clarke Pelli

自1988年建成,世界金融中心便成为了纽约城市天际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构成了人们对这座世界大都会的第一印象,其四座阶梯形摩天大楼是下曼哈顿区的西侧边界,而这一区的建筑无论在设计细节还是建造技术上无疑都是充满现代气息的。

 

在炮台公园城5.6公顷的综合用地上,分布着世界金融中心的四栋办公塔楼,高度从34层到51层不等。每栋塔楼的底部四层由花岗岩装饰而成,与街面形成自然过渡。每个塔楼都有一个铜顶,分别是方锥体、阶梯状平顶、无尖方锥体和半球体。这些象征着古代文明的造型,与未来派的双塔形成了对比。

 

世界金融中心冬季花园  ©Pelli Clarke Pelli

附近的冬季花园(Winter Garden)是一个玻璃屋顶的公共花园,可举行音乐会、展览会、大型午餐会或供下班后的人们进行社交娱乐。其内部的长方形树林中栽植了16棵美国本地棕榈树。树周围的地面用大理石砌成斜纹图案。透过玻璃屋顶,人们可以看到摩天大楼的顶部,并穿越棕榈树看到哈德逊河的全景。

 

世界金融中心冬季花园内部  ©Pelli Clarke Pelli

世界金融中心获奖无数。1990年,美国注册建筑师学会为其颁发了设计大奖。次年,世界金融中心和冬季花园也被美国建筑师学会列为近十年来最伟大的十佳建筑作品之一。

 

 

卡内基音乐厅大厦

纽约,1991

 

卡耐基音乐厅大厦  ©Pelli Clarke Pelli

卡耐基音乐厅大厦是世界上造型最细高的建筑之一。该项目利用了卡耐基音乐厅的上空使用权,新增了2322平方米的辅助空间,并对原有音乐厅的后台进行了装修。这座60层塔楼的设计与音乐厅和谐一致,延续了文艺复兴式的风格,同时,在体量、颜色和装饰风格上又焕发出新的风采,与原有音乐厅的地标性地位并行不悖。

 

卡耐基音乐厅大厦  ©Pelli Clarke Pelli

大厦塔楼由两个不同体量的板型建筑相互镶嵌而成,并沿袭了13层新增建筑的造型风格。将音乐厅檐口延续便形成了六层高的塔楼裙楼。大楼顶部是开放的金属檐口,下部是深色线条状装饰,与音乐厅的阁楼部分风格类似。其外立面主要贴墙砖,颜色也与音乐厅相协调。

 

形象上,新建大厦作为原有建筑的背景,进一步突出了音乐厅与周围建筑的文脉关系。大厦向后收缩以避免影响街道日照,其大堂也被用作第56和57街上的人行通道。

 

 

电报电话公司(NTT)总部

东京,1995

 

NTT总部  ©Kaneaki Monma

NTT总部是一座30层高的塔楼,包括公司办公区、配有通讯系统和设备的地下6层通信中心、一个会议中心、多个行政办公区和用餐区。与其相邻的是一栋4180平方米的附属专用楼。两栋建筑在夹层处通过一座可以俯瞰开放花园空间的人行天桥相连接。

 

NTT总部间的人行天桥 ©Pelli Clarke Pelli
NTT总部内部 ©Kaneaki Monma

办公区的扇形区域体量面朝室内花园和纵深景观。辅助设施占据了三角形外围空间的剩余部分。塔楼办公区的水平窗式,有利于实现全景观赏。窗户受每层4排突起的遮阳百叶保护,这些遮阳百叶体现了窗户的水平特性,使外立面协调有致,并调节和活跃了外立面的光影效果。塔楼以弧面的金属材质幕墙为设计特点。

 

1997年,NTT总部荣获美国康涅狄格州建筑师协会颁发的荣誉奖。

 

 

双子星塔

吉隆坡,1997

 

双子星塔  ©Pelli Clarke Pelli

直至2004 年,吉隆坡双子星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为了创造出马来西亚独特的设计风格,佩里及其事务所综合考虑了伊斯兰文化、吉隆坡的气候和光线以及马来西亚的工艺与设计。双塔的平面为两个重叠的正方形组成的八角星,是伊斯兰工艺中常见的设计样式。塔体呈六节阶梯状上升,每一处收进的地方,墙壁就会稍微向外倾斜,这种复杂的处理手法,也会让人联想到马来西亚的传统建筑风格。

 

双子星塔  ©Pelli Clarke Pelli

两塔之间是一个广阔的人形空间。为了激活此空间,佩里在第41和42层塔楼构图的中心,建造了一座双层天桥,以人字形支架支撑,像一座登天门。双塔角托架勾勒出了该空间的轮廓,彰显了塔楼刺向苍穹的动感。这个空中大厅不仅起到连接两栋塔楼的作用,还是两者的共享空间,包括了电梯厅、会议中心及一间祈祷室。

 

2004年,佩里凭借双子星塔的设计荣获了阿卡汗建筑奖。

 

双层天桥的人字形支架  ©wikimedia

 

 

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2004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Pelli Clarke Pelli

佩里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以中环中区和太平山为背景,与维多利亚港最狭窄的通道毗连,占据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地块之一。作为香港中央车站开发项目的一部分,该综合楼包括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44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一个四层的设有公共屋顶花园的商业裙楼。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Pelli Clarke Pelli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是香港当时最高的建筑物,在众多摩天大楼中脱颖而出。其中心对称的形体,按比例逐级收进,随着高度的上升逐渐缩小,展现了直入云霄之姿。

 

幕墙的表面语言加强了设计上的垂直感。落地窗棂形如机翼,从底部到顶部描摹出锐利的线条。塔体的材料选择了反射较弱的玻璃和彩釉窗榄玻璃,使塔楼表面更加柔和。

 

国际金融二期的塔楼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在最高点逐渐融入天空。每当华灯初放之时,塔顶在数英里外仍清晰可见。它代表了香港的精神,与周边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Pelli Clarke Pelli建筑事务所官网:http://pcparch.com/

[2] https://www.nytimes.com/1989/01/15/arts/architecture-view-cesar-pelli-seeks-the-perfect-skyscraper.html

[3] https://www.architecturaldigest.com/story/pelli-article-032005

 


版权声明: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所有,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摩天楼
西萨·佩里
资讯
阿卡汉奖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