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如闻:与茶有关的室 / 爻见联合工作室

如闻:与茶有关的室 / 爻见联合工作室
编辑:易智丽(实习生);校对:李菁琳 | 2018.05.30 16:38

爻见联合工作室

筑道如闻工作室内景 摄影:许昊皓

项目地点  南京市雨花西路安德里

设计时间  2016年3月—5月

竣工时间  2016年9月

项目规模  65平方米


 

忙忙碌碌,总要偷得浮生半日闲,所以,没事喝茶,喝茶没事。现如今可搞不起园子,那就用小小的旧房子,试着改改。与“茶”有关的室,讲述的还是与“茶”有关的事!

——引子

 

 

如闻:与茶有关的室

 

讲述者 / 毛聿川

 

筑道如闻设立之初,我和沈旸聊要做些什么样的产品,多次讨论后有了“迷最”和这段文字:

 

一千多年前,东坡先生说:“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的确,无一物不是乡土之忆、有一物即思生活之本。昨日之我,累时总想解乏,个中滋味在心头。明日之我,迷途前行,更想抓住些真实。好物什须是真实有回味,倘若具谜一样味道,可真是让我万般沉醉!

 

当年琴棋书画诗酒花,如今柴米油盐酱醋茶。

道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喜怒忧思悲恐惊。

 

生活就是生活!迷途也是日常,最好的滋味如谜,沉醉中始得回归。此为“迷最”。我们给“迷最”的定义是日常之物,不可昂贵,但可回味,可沉醉。有些乡愁的情怀,但绝不故作乡愁。

 

工作室第一款产品是茶。2015年春节前去丁蜀镇拜访张正中老师,告别时张老师给了几盒宜兴红茶。几日后再见,沈旸和我不约而同:近在咫尺的宜兴居然也有好红茶。喝了不少年茶,知道滇红、正山小种、祁门红茶……宜兴红茶竟然全不知晓,于是商定,“迷最”的第一款产品从宜兴红茶入手。

 

考虑运营成本,产品工作室放在了闲置的自家老宅里。房子是父母的,1980年代的老居民楼,一家人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房门打开的刹那,那些蒙着灰尘却又无比熟悉的桌椅床柜孤影阑珊,背后掩却的是年少时美好的时光。

 

装修前客厅看西卧室 摄影:毛聿川
装修前厨房与客厅之间的窗 摄影:毛聿川
放在房间里的父亲做木工的马凳 摄影:毛聿川

工作室老式三居室住宅布局,一大二小。南面大房间是爸妈当初的卧室,北面靠门口是我的小房间,我的青葱岁月在这里度过。西面稍大的一间是小妹的居室,加上厨房、居中的饭厅和只有2平方米的卫生间,一处稍显局促但记忆满满的居所。老家具安放原地,面目亲切。或许是这里生活的记忆太多,老爸拒绝了好几个我们自以为已经充分考虑老人家意见的装修方案,最终被认可的恰是对老房子变动最小的一个。

 

老平面图 ©爻见
新平面图 ©爻见
方案轴测 ©爻见

工作室推进的同时我们也在寻觅“迷最”之茶。旧产阳羡绿茶的宜兴,如今却以红茶为主,宜兴人以紫砂壶泡本地红茶待客已是日常。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从茶商到茶农,从大茶场到个体小店,十余种宜兴红茶喝下来,阳羡金毫的花香,乾红早春的蜜香、本地野山茶的苦香,宜兴红茶滋味口感驳杂,这或是声名不显的原因?

 

红茶的鼻祖是桐木关的正山小种。据说明末清初战乱纷纷,茶厂在制茶时,因军队占驻导致待制的茶叶无法及时烘干,因此变软变红发黏。军队撤离后茶农把已经变软变红的茶叶搓揉后以松木烘干造就了红茶的面世。故事真假不说,但浓醇松香一直是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宜兴红茶里,金毫、乾红之类虽好,但浓郁的花蜜香气兼不菲的价格,非“迷最”所取。

 

“迷最”选茶,知其好,始得其门而入。茶的好,与贵贱无关,品的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为的是宾主随宜浓淡间。制茶人俭德精艺,无损色香味形的匠作技艺,使大自然的天地山川之气驻留成舌尖上的味道,甚至冲泡也因境况不同随时而变,才能有“谜一样味道,我万般沉醉”!

 

工作室最后的实施,除了卫生间扩出前室和房间里增加了一张大桌子,空间几乎与原构无异,使用的家具大多是原有的。

 

原厨房入口前空间封闭成为卫生间的前室,加了洗手台和镜子,卫生间有了干湿分区的前后室,面积扩大了一倍。厨房门保留,加上挂钩变成可内锁的盥洗室门。

 

改造后的厨卫入口处 摄影:杨嵩
原内开的厨房门变成外开的盥洗室门 摄影:杨嵩

 

去掉了厨房与饭厅之间的窗下墙,原来的窗口变成了通道,利用窗台加了木搁板,厨房摇身一变成了产品包装操作间。

 

去掉窗下墙变成门洞 摄影:杨嵩
窗台上加了搁板 摄影:杨嵩

搁板操作台 摄影:杨嵩

看似老旧的厨房其实花的功夫不少,水泥墙、顶、地面都是凿去瓷砖饰面重做的,但墙上的石膏板搁架保留未动,做了产品包装展示架。沿墙搁板下一排老酒坛在水泥的清冷中添了些醉意。

 

操作台下放着酒坛 摄影:许昊皓
墙上的搁架未动加了层木板做了产品展示架 摄影:杨嵩
最初的样品放在台子上做了陈设 摄影:杨嵩

饭厅的餐桌换了新桌面,因为厨房的改造换了个位置摆放。其他都是老样子,只在门上墙上加了标识牌。大房间以外的居室都做了仓库叫物件室。封闭卫生间前室形成的墙面做了筑道如闻的形象墙,上方挂的字是老爸二十多年前写给我的书斋名字。

 

老桌子加了木板重新使用 摄影:杨嵩
老房门上墙上加了标识牌 摄影:许昊皓
原卫生间入口封闭做了工作室的形象墙 摄影:许昊皓

整个空间的改造只打通了红漆地面与水泥地面之间的窗下墙。窗变门洞的贯通,新增本色处理的木桌搁板台面将新旧重构。

 

贯通的门洞 摄影:许昊皓

虽是新装,还是老酒!层叠出的是厚重与真实。

 

茶叶的选择在多番比较之后选了老二的茶场。茶场与长兴一岭之隔,三面环山是个阳面的拗口。茶树是老二的外公在1940年代种植的,属宜兴群体种,如今也算稀有。老二的红茶,沸水既冲既出,汤色红亮,滋味醇厚有松香清远。老二对此颇为自得,说他做茶可是专门去正山堂学过,细品之下的真有点金骏眉的意思。商量之后取了个新名字:羡红金芽。

包装设计在工作室完成,朝南的大房间做了一张2.4米的大桌,是伙伴们的工作交流区域,老碗橱顶在桌前做了边柜,老书橱在原来的位置仍旧做书橱用。墙角的一溜老物件每件都可以讲出一段故事。

 

朝南的大房间做了一张2.4米的大桌成为伙伴们的工作交流区域 摄影:许昊皓
墙角物件:上学时用的算盘至今有30多年了 摄影:杨嵩
墙角物件:老爸年轻时从上海带回来的工具尺 摄影:杨嵩
墙角物件:马凳是老爸做木工用的,矮凳是马凳的产品 摄影:杨嵩
墙角的一溜老物件每件都是一段故事 摄影:杨嵩

设计时不确定“迷最”还会衍生出哪些产品,但“羡红金芽”从寻觅、品尝到命名的种种,是“迷最”需要结合并赋予其性格的基本素材。就像工作室,除了大桌子和火锅店淘来的长凳,其他的家具物件都是家里原有的。加上灯光和二哥大作,竟可以看到人生过去三十年的痕迹。

 

除了大桌子和长凳,其余均为家中原有物件,窥见人生过去三十年的痕迹 摄影:杨嵩
二哥分别在1997年和2007年送给我的画作 摄影:杨嵩
当下与过往 摄影:杨嵩
记忆与现实 摄影:毛聿川

完成后的工作室,于我是一种游走于记忆与现实之间的微妙体验。这也许是时空在过往与当下有了联系后产生的味道!回想设计之初,我们习惯从一个预设的空间概念开始,使用流行的审美趣味,或许完成的场景会是优美的,但掩盖了这个场地最真实的一面。

 

这个时代,任何问题似乎都有着无数的解决方案与可能性。在复杂与混乱中,把简单当办法,无需过多的元素,直面我们的生存、感受及生活方式。如羡红金芽,产品选择与包装设计希望给予的体验是平常中又有点闷骚的感觉,这种不确定的快感就是“迷最”的追求。

工作室最终在父亲坚持下,留下了可以回忆的点滴与满足当下的使用。和工作室一样,羡红金芽并不惊艳,却有着家常岁月清平与绵泽的滋味。饶是万紫千红,你我真正所需的不过是平淡生活里的丝丝涟漪,或许尝尽甘苦,才可能体会返璞归于本真的茶香。

 

当下与过往 摄影:杨嵩
日常好物的绵泽滋味 摄影:杨嵩

 

完整项目信息

设计团队:沈旸、吴羊、毛聿川、金涛

项目地点:南京市雨花西路安德里

设计时间:2016年3月—5月

竣工时间:2016年9月

项目规模:65平方米


版权声明:本文由爻见联合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与茶有关的室
爻见联合工作室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