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西街的烟火:宜兴蜀山片区既有建筑再利用 / 爻见联合工作室

西街的烟火:宜兴蜀山片区既有建筑再利用 / 爻见联合工作室
编辑:原源 | 2018.09.07 20:25

爻见联合工作室

古方茶食

项目名称 宜兴蜀山片区既有建筑再利用

项目规模 德器道30平方米 · 古方茶食140平方米 · 今元斋27平方米 · 西肆155平方米

设计团队 沈旸,毛聿川,方兵,吴羊,詹磊,金涛,沈立

建设地点 宜兴市丁蜀镇西街

竣工时间 2018年5月


 

讲述者 沈旸 / 建筑设计

 

七年前,徐州凤凰山孔子观洪处。

 

我去看某个项目现场,业主代表是方兵。彼时初识,相互试探。正值盛夏,转了半天后实在暑热难耐,便在山涧边小憩。一捧清泉入喉,确实舒畅,话匣子也就打开了。方兵说他在南京读书,工作后从多媒体到三维动画再到平面设计,什么都干过了,现在还做了开发商的代表,只是总觉得没根,心里慌。

 

我问他:你是哪里人啊?他说:宜兴人。

 

我告诉他我对那里很熟悉,尤其是丁蜀古南街,我跟着导师在那里做保护规划已经七年了。他不信,说他就是南街对面西街上的。我说那里有个小卖部。方兵突然冲到我面前,把我吓了一跳,原来那个小卖部就是他家。

 

我说:既然心里慌,就回家,那里是紫砂的根,也是你的根。你回去了,或许,世界就不一样了。

 

没曾想,方兵真的回去了,而且踏踏实实地做起了紫砂。自己的家也好好地收拾了起来。大伙都觉得有意思,一起帮帮忙,一点点做。

 

七年后,德器道、古方茶食、今元斋、西肆,陆陆续续落成。寂寞太久的蜀山脚下,蠡河水边,西街深处,早已被淡忘的烟火气又开始弥散开了……

 

几个小房子之间仅几步路程,从巷口进来经过民宿才到餐厅

 

讲述者 方兵 / 业主 手艺人

 

1980年,我出生在蜀山蠡河边的西街上。

 

自有印象开始,蜀山作为紫砂发源地,并有运河流经,一直是很热闹的地方。窄短的老街熙熙攘攘的都是人,听书,喝茶,泡澡,小吃,百货,一应俱全,上下学不是走青石板的老街就是翻蜀山,留下了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不过这一切在陆路交通发展后渐渐没落了,在这个人一直在变的时代,蜀山的景象却一直没怎么变化,所以,那时的我选择的最佳逃离方式,就是上大学。

 

金陵十四载,2013年在沈旸的“哄骗”下选择回归。此前的拼搏努力也算精彩,但也因为某些无奈的缘由,终让自己重新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可能离开太久,也可能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人,再三考虑后决定先给自己做一个独处的空间。对没有装修经验的我来说,只能用自己发散的思路加上用心的摆弄,便有了此间德器道。室名取自“德器有至用,道心在唯微”,不外乎内心逐清的向往,空间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摆弄,没有考虑什么风格,只是为了让自己舒服。

 

儿时的方兵和父母在家门口(今被改建为德器道)
”德器有至用,道心在唯微“,是这间小房子名称的由来
灰砖、原木、草灰墙与一张同材质的茶桌

这间几十年的老房子是在以前的地基上建起来的,虽是乱砖墙,但也冬暖夏凉,除了正常的修修补补外,用了原木做内层装饰,其他就辅以暖黄的墙,本身空间尺度有限,所以硬装部分不多。重要的是为了节省费用,大部分人工都是我和父亲亲自上阵,从新材料到废料处理,从铺地到家具。除去为老爷子的辛苦深感歉意外,过程中的一切让我真正感受到只有生活在老街上才会有的自由气息——城市里是不可能让你自己随意动手、在公共空间做东西;而在这里和邻居打个招呼,自家门前就可以摆开阵仗,随意发挥,其乐无穷。

 

近处是后被改建为今元斋的旧屋,门前坐有老人的白屋是改造后的德器道

可能是无心插柳,亦或是在外游历的沉淀都在这个空间里释放了出来,茶室弄好后从人丁寥寥到后面渐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门前的这条老街也渐有人开始问询,这让我彻底感受到了当今自媒体的发达程度,也为之后的发散埋下了伏笔。

 

原本母亲很反对我搞德器道,原因很简单,费钱不赚钱。后来或许是看到许多人对茶室的认可,也就放开了。随之在2014年就做了第二个空间,起初是为了装修而装修,并没有细想要用来干嘛,折腾了大半年终于落成。期间沈旸引荐我认识了张正中老师,便开始去张老师那里学紫砂。学壶很苦且没有收入,而装修出来的两个空间都是茶室,不能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于是现实的生活问题就更明显。直到2015年中,和友人交流时无意间想通了,就把后面的小院子拾掇得当,终于在10月初开张,就是现在的古方茶食。名字是自己的网络ID加自己的姓,当时想着宜兴的茶文化悠久,不如做一些与茶相关的美食料理——从事设计的人多少都有些自己的情怀,做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加上自身好吃,未曾想回到家乡后就这么把事给办了。

 

古方茶食 - 旧屋改造中
从开始的茶室到现在的茶食,理想不能脱离现实

餐厅刚开的时候街坊邻居都说,开在这种地方怎么可能有客人?然而在自媒体效应下,餐厅成了所谓的“网红店”,得到了大量媒体曝光。2016年,餐厅的发展变化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由之也慢慢发现了诸多不足之处,需要一一解决。

 

古方茶食最早的小餐厅
后来把小卖部改成了第二个餐厅和包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宜兴人,从小最喜欢吃的就是土灶烧的菜饭,原先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2017年由着自己意愿再单独装修了一间房子,砌了清水土灶,于是可以在家吃上小时候的味道。为之取名今元斋,意与“古方”相对,也算把自己家的房子全部利用完整。

 

今元斋完成后和德器道、古方茶食三角而立,成了西街上醒目的组合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沈旸认识了他身边一班朋友,相交甚欢,于是2015年底决定在我门前的这条街上开一间民宿。期间看房子找房子的过程漫长,苦乐自知,花了一年多时间选择、交涉后,确定了房子,开始做。

 

西肆从开始想法初定到现在的建成,中间经历了诸多曲折,但参与的人都是专业极好的伙伴,也让我完整体验了一回空间再造的全过程。改造后的空间极大地保留了原有面积,选材用的空心砖是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但在这里被用作装饰,这样的设计对于一条几百年的老街来说,超乎了我们这些原住民的想象。民宿安排了四个房间,主体是针对家庭出行需求而设计的,并单独设计了孩童娱乐的空间,以及茶空间。在这里,完全可以体会到我童年的生活。蜀山,古南街,东坡书院都近在咫尺,三两个人在此度上一个周末,也是别样的体验。

 

西肆中的空心砖
西肆沿街立面的空心砖墙
西肆建成时

德器道,古方茶食,今元斋,西肆,2013到2018整整五年,从回乡第一天开始做到现在。不过现在自己的本职还是做一个紫砂手艺人,与设计、紫砂、茶有关的元素也将贯穿于我的后半生,希望我在这些有趣的空间里能结识更多有趣的人,“小铺一二处,饮食男女花酒诗;老宅三四间,徜徉恣肆行无忌”,这是我回乡后心中的歌。

 

临河小庭院

 

讲述者 詹磊 / 室内设计

 

蜀山古南街,东依苏东坡居停“此山似蜀”的蜀山脚下,西临范蠡归隐乡野泛舟的蠡河之畔,是中国紫砂发源地。街长数百米,宽仅二三米,街房的修建,多是一二层砖木瓦房,如晒衣服,只需将一根竹杆从自家窗户架到对面人家的窗架上。街上的房子结构简易,没有许多老镇古街常有的大户人家,多是普通的民舍,由于年代久远,无论从外观还是功能实用性来说都已算不上“美好”,在以往的城市更新建设中,像这种“没有特殊价值”且“有碍观瞻”的建筑通常都是拆旧建新。

 

西肆,在与南街一河之隔的西街上,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出来的。

 

蜀山上看老街

从2017年3月项目开始,基本上一周去一趟现场。虽然前期方案的修改也有很多值得说道的,但我想省略这些有关方案的碰撞——对这种老房子的改造,施工才更有意思。

 

首先是图纸上的尺寸,与现场实地对不上。老房子在过去都是找本地工人直接施工,没有设计,因陋就简。那个年代,对于一条老街来说,花最少的钱办成事就是成就。当施工队把墙皮铲掉,我们感到惊喜又头皮发麻。惊喜是我们看到建筑本身的骨架暴露出来,这是岁月年代留下的裸露美感;麻烦的是,因为房子过于老旧,加上以前的工艺不正规,墙体有些已经变形,一层二层的尺寸都经出现比较大的差值。于是原方案的空间设想实现不了,结构的牢固性、安全性也令人担忧。为了不影响老房子的年代感,我们用旧红砖加固了一层墙体,同时,也用作二楼的楼板承重。

 

西肆的设计,我们用了现代的多孔砖为元素。一是因为材料本身有水泥的质感,加上砖自身的多孔结构,使建筑本身加些通透,让这个具有年代的“老家伙”能有一种外来的“窥视”,看上一眼,泛起回忆。二是用材料向时代致敬,从小灰砖到机制红砖再到水泥多孔砖,民间房舍的材料变迁记录着时代的推进。

 

一层加砌清水红砖墙,做二层楼板的承重墙;预制多孔砖的设计,向材料应用的时代变迁致敬

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我们当初设想的“通透的墙”慢慢呈现出来。光线照射进屋内斑驳的光影,让我们都很兴奋。影子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我们可能在某些时候为了敞亮,扼杀了它的存在;但它也是空间的一部分,这个光影,让我们对夜晚室内光点亮建筑的通透,有了一种期待。

 

完成后晚间拍摄的外立面光影

主调元素施工完成后,整体效果跟我们预想的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还原度。后面的施工已经不只是大效果的问题。因为材料的原因,我们更多的细节问题开始暴露,如老地板没有配套的踢脚线,多孔砖的包边处理等等。因为结构的问题,本来设计隐蔽的电线管无法施工,因为老墙不能开线槽否则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方案设计本身保留了原始结构裸露的特性,对于排线,干脆更彻底些——与其不知道怎么隐藏,还不如大方地暴露。虽然做了些调整,但一层房间和厨房顶部的排线明管敷设后观感不佳,最后还是加了吊顶。

 

因为结构安全老墙不能开线槽,排线与其不知道怎么隐藏,还不如大方地暴露

回头再说说方案设计的想法。最有感觉的莫过于穿行在老街巷道的感觉,为此,我们特意将巷道搬到室内,改变原来老建筑进门的方式,引一条巷道入室。为了营造豁然开朗的感觉,我们将入口做得很窄很长,一面是裸露的红砖墙,一面是有着通透质感的多孔砖。当你踏入巷道,窥视的好奇心将把你牵引入内,也隐晦地告诉来者这座建于1980年代的老宅于的当代新生。

 

入口通道,一条透光的巷子

一楼由六个空间构成:入口门厅;小茶室;公共交流厅(不思蜀山);标准间客房(肆忆);公共料理间;布草间。值得一提的是小茶室,面积很小,更似听雨闲聊的地方。这个空间被多孔砖围合,日子好的时候,阳光洒进来,安逸舒适;倘若下雨,则沏杯宜兴红茶,听雨拍打在地面,也是很好。

 

西肆一层平面图 ©爻见联合工作室
西肆一层模型鸟瞰 ©爻见联合工作室
一楼公共交流区 - 不思蜀
多孔砖包围的小茶室,没有这块小牌子你可能都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茶室内部

二楼有两个客房,有意思的是大床间客房(肆情)。因为一楼的结构定位,这间房拥有一条特殊的巷道,此外还有一个小阁楼;房间由卫生间、起居室、阁楼卧室构成,每一个空间都独立存在,像一个小小的套房。巷道连接卫生间与起居室,让人有奇妙感觉的是巷道与楼梯间的隔墙是多孔砖,为了营造透光不透人的效果,特意加了一层磨砂玻璃。这样上楼的人隐约看到房间里人的投影,像极了皮影戏,是种有趣的错乱感。

 

西肆二层平面图 ©爻见联合工作室
西肆二层鸟瞰 ©爻见联合工作室
肆情客房与楼梯间的隔墙
肆情客房的阁楼卧室
二楼肆怀客房
肆怀客房的阳台休息区

对于整个空间来说,楼上楼下除了多孔砖元素的统一,还多了一道“线”贯穿整个空间。这根线穿梭在电视背景,游走在床头背景,由细到粗,盘旋在门框上,一道道游走在空间中。

 

空间里的那条线从客房穿出
空间里的那条线从楼梯而上

改造将两处暴露的老屋结构保留下来,一处是料理间通向内院的墙角,暴露的是建房时的乱砖堆砌,上覆挖孔木板,有文字:“陆家老宅,1980年代初建,那时建房子总是要省钱的。主人家潘奶奶说:‘这些砖比我的年纪还要大呢!’”

 

料理间通向内院墙角处暴露的是建房时的乱砖堆砌,这是老屋的历史印迹

对于这个房子,温度还没有消退;对于西肆,温度将保持下去。

 

老房子要不要拆掉?乡土的东西价值在哪里?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些被许多人嫌弃的老房子,代表了时间,代表了历史与文化,它们与时代的关系比现代建筑更和谐、自然。

 

如此,毛聿川写下了这么几句话,述西肆之由来:

 

蜀山之畔,西街古方。老宅三四间,心徜徉恣肆,行肆怀无忌。

察年光流变,体四时晴雨,养檐下绿苔,砺旧街青石。有食铺、工坊,实勤业之肆。

 

 

讲述者 金涛 / 视觉设计

 

“民宿”这个词源自日语:民宿(Minshuku),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闲置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为旅客乡野生活提供的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它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却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而西肆的出现完全遵守了这一定义。

 

西肆,西街上的市肆,老街上一个让你能肆意且感觉踏实的屋子。在这里很多你想要的都需要自己动手,于是乎你会在其中找到平时生活里易忽视的乐趣。随意舒适是这间民宿的诉求,为其设计的形象自然也需要与这气质匹配。

 

西肆的小调子

所以着手创作的时候,脑海里浮现了在西肆生活的各种画面,在想象里更深入地感受着这个空间。设计的情感很重要,有两个关键词一直在脑海里浮现:回忆,慢生活。

 

想清楚之后,明白这个logo的视觉表达应该是独特、简单直接的。我用西肆两个汉字作为logo的主体,无需过分沉溺于字本身的严谨,而是希望以logo带出项目的气质。拆分笔画是汉字再设计的一个探索,其最后的呈现除了字本身的意义之外,也是一种图形化的诠释——作为一个民宿,西肆对外呈现的形象一定是“生活气”,那如何用汉字去体现这种生活化的东西呢?可能是一张床/两个人/睡到自然醒/ 一张桌子/三五知己/一盏茶……这些闲适的画面不时在脑海中浮现,而这些生活中的意象,也终会以点线面的方式结合到汉字里。

 

于是需要利用文字现有的结构进行拆分和改造,在改造的同时尊重文字原本的意义。留白还是最重要的议题,而整体结构需要严谨,设计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和体现你所爱的生活方式。如此,延展的形象也在logo完成后一气呵成。

 

各处延展设计

设计源于生活,生活的乐趣需要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就像西肆这面生活的镜子,能照出当下,也能预见未来—— 一壶逍遥地,千百乐游人。

 

设计联系起过去与当下,未来还有许多可能
熙攘之后终归平静

完整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宜兴蜀山片区既有建筑再利用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爻见联合工作室

设计团队:沈旸,毛聿川,方兵,吴羊,詹磊,金涛,沈立

建设地点:宜兴丁蜀镇西街

设计时间:2013年5月—2017年5月

竣工时间:2018年5月

项目规模:德器道(工作室)30平方米

项项目项目古方茶食(餐厅)140平方米

项项目项目今元斋(土灶厨房)27平方米

项项目项目西肆(民宿)155平方米

项目摄影:许昊皓、杨嵩、沈旸、方兵

 


版权声明:本文由爻见联合工作室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宜兴蜀山片区既有建筑再利用
爻见联合工作室
项目
0
参与评论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