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艺术与日常的空间整合:3#婴戏屋、8#暮望屋改造 / 致正建筑工作室

艺术与日常的空间整合:3#婴戏屋、8#暮望屋改造 / 致正建筑工作室
杨春(实习生) | 2018.03.15 19:33

致正建筑工作室

 

DJI 0001
3#婴戏屋鸟瞰图
DJI 0579
8#暮望屋鸟瞰图

 

非城非村、兼城兼村

3#/8#展馆改造是今年深圳双年展盐田分展场: 村市(是)厨房的建筑参展项目。本届深双以“城中村”这一城乡冲突与融合的产物作为展场。在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和自下而上的自我演进的交叠之中,“城中村”成为一种既非城也非村,既是城也是村的另类空间。这种杂糅的空间给不同的社群提供了相对便捷、低廉的生活空间和服务设施。

 

我们的工作在“村市(是)厨房”的展览主题下,以现象观察和介入实践的方式在盐田大梅沙村开展。这个主题把食物、烹调这些家庭日常活动,引向社群交流、融合的公共活动。在传统岭南文化中,宗族群体内共享的烹饪和饮食活动是社群公共性的载体,尤其在各种节日、婚丧嫁娶之时更为常见。而今天的大梅沙村聚集了各种本地和外来社群,社交网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我们希望通过空间实践来推动多社群交流、重塑公共性。

 

DJI 0132 HDR
3#婴戏屋夜景图

 

事件空间、日常空间

因此在设计之初,有一些问题是我们尤为关心的:艺术家、建筑师在展期的城中村里植入一种临时的空间现象的同时,如何为城中村的社区更新、邻里互动、社群融合带来长久的影响?

 

建筑师在创造事件性空间的同时,如何让它同时成为展后可持续的村民日常生活空间?一个空间实践能否在事件性和日常性这两个语境中都有可能性?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对大梅沙村两个特征化的民宅空间进行了再梳理、再组织,把艺术空间和日常空间整合在一起。将建造行为和这个地方相关联,让建筑嵌入它所处的时空脉络之中。在展览闭幕之后,如果这些空间还能够在长效的运作,村民的日常生活也能激发出一种公共性,就将会是一个良性的过程。

 

DJI 0009
3#婴戏屋
DJI 0583
8#暮望屋

 

一次介入、一个断面

我们希望当下的工作能够直接切入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空间等方面综合的历史断面中,从中找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探讨一种平衡事件性和日常性的可能。

 

区位
区位图

3# 婴戏屋

 

婴戏屋是一栋始建于七十年代的客家老宅。改造后由艺术展览空间和日常化的儿童参与空间构成,两种空间呈现为层叠并置的关系。观众经过公共庭院,通过室外楼梯到达二层平台,再从室外走廊进入二层儿童体验空间,此为日常性空间序列。而展览所代表的事件性空间则位于一层室内。于此同时,日常体验空间也可与事件活动相结合。

 

DSC06705

DSC07077

DSC07082

DSC07362
木格构花架

我们的改造首先是拆除原有非承重墙体,清理出基本的空间结构,保留并进行了一些梳理。恢复了建筑底层和庭院间的原有门廊。为了强化门廊、院子、楼梯的公共性,加建了一个轻型的木格构花架,其上可攀缘植物,可用于儿童攀爬、游客座榻,同时也作为大庭院的分隔,和隔壁庭院既能共通也有限定。

 

DSC07416 Pano

DSC06645

DSC07421

DSC07431

 

老宅底层空间相对封闭低矮,我们置入了一系列连续的原型空间序列。六个双坡顶两两垂直,两道三角形隔墙把空间进一步单元化,也对展品进行了部分隐藏,引起观众一窥究竟的好奇心。二层空间檐口低矮、向内渐高,屋顶保留了露明的梁架和瓦。室内地坪和一层屋顶相呼应设置局部的起伏。在最早的方案中,我们在两个开间之间打开了一个拱形门洞,插入了一个儿童活动的“屋中屋”空间。最终由于成本所限,通过隔墙上的原有门洞搭建了一个向内收束的半透明“屋中屋”。

 

DSC06454

DSC07450 Pano

DSC07262-Pano

DSC07266

3Siteplan
3#婴戏屋总平面图
31F plan
3#婴戏屋首层平面图
32F plan
3#婴戏屋二层平面图
3 sec 1
3#婴戏屋剖面图

 

 

8# 暮望屋

   

暮望屋是一栋始建于八十年代的村宅。改造后由艺术展览空间和日常的村社公共空间构成,两种空间呈现为包围和被包围的关系。观众经过公共庭院,通过室外楼梯到达二层居中开间的茶室和南侧的休憩台阶,再走向屋顶平台和台阶剧场,此为日常性的公共空间序列。而一层的展览空间和二层的艺术家工作室则作为事件性空间,包裹着公共空间。

 

DSC08114 Pano

DSC07237

DSC07503

DSC08131-Pano

 

我们在尊重老宅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再组织,将一层破碎狭小的出租屋空间整合为几个连续的展览单元。修复脱落的马赛克瓷砖、剥离出夯土墙的材料肌理,把新的建筑空间和老的历史遗存不分主次的并置、叠合。为了营造室内的光线氛围,在一、二层屋顶平台设置了高侧天窗,并利用屋顶起坡形成休憩台阶和剧场,这些日常空间也可与事件活动相结合。在最早的方案里,一二层居中开间设置了连贯的垂直向公共空间,直通屋顶天台。最终由于加固成本和技术所限,仅在二层设置上屋顶台阶。站在暮望屋天台向北望,由近至远可见大梅沙村落、旅游度假区和起伏的远山,复杂的城市肌理在眼前依次展开。

 

DSC07564

DSC07587

DSC07636

DSC07643

DSC07645

DSC07649

DSC07621-Pano

DSC08097-HDR-Pano

DSC08108-Pano

DSC06461 Pano

 

 

一种平衡、一个起点

展览开幕后,随着艺术展览、公众活动、工作室等内容的快速植入,我们观察到一些空间现象被激发。政府、业主、建筑师、艺术家、运营方等各主体在跨界合作的同时,产生了对空间权力的激烈博弈。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不同空间类型和诉求叠加形成的非均质空间模型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尝试回答事件和日常、短期和长效的关系问题。在此平台上的权力博弈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一种动态平衡。

 

DSC07524

DSC08126

 

非均质的空间策略是一个触媒、一个起点。我们期待通过空间去引领和触发一些公共性的现象和活动;期待看到随着政府的延续指引和业主的积极反馈,大梅沙村的社区更新、社群共生持续发生。

 

8Siteplan
8#暮望屋总平面图
81F plan
8#暮望屋首层平面图
82F plan
8#暮望屋二层平面图

81-1-1 sec

82-2-2sce
8#暮望屋剖面图

 

 

项目名称: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盐田分展场: 村市(是)厨房 3#/8#展馆改造

建筑师:周蔚、张斌(致正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张斌

项目建筑师:李姿娜

设计团队:杨竞、许晔、谢兆荣、梁晓逊、程子昱

建设地点: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村

建设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建筑工程事务局

施工单位:邯郸市邯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7年7月31日—2017年9月19日

建造时间:2017年9月19日—2017年12月21日

占地面积: 3# 98平方米  8# 142平方米

建筑面积: 3# 168平方米  8# 247平方米

结构形式:砌体结构

建筑层数:二层

主要用途:展览、艺术工作室、儿童体验、老年茶室

主要用材:橡木指接板、防腐木、实木复合木地板、玻璃马赛克、瓷砖、涂料

工程造价:约200万元人民币

摄影师:CreatAR Images毛盈晨,吕晓斌


版权声明:本文获致正建筑工作室授权发布,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3#婴戏屋
8#暮望屋
展馆改造
空间整合
致正建筑工作室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