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岛:斯卡帕与威尼斯

岛:斯卡帕与威尼斯
闫硕 | 李菁琳 | 2018.03.02 16:43

本系列游记为作者闫硕三次探访威尼斯后所完成,原文标题“岛I - 威尼斯 - 终将沉没”,本篇为第一篇“岛:斯卡帕与威尼斯”。

 


 

斗胆写威尼斯。

这个被太多人描述过的城市,切入点几乎被穷尽,反倒没了压力。

我去过三次威尼斯,一次在2012,和几个朋友,去赶双年展的尾巴;第二次是来年初夏,陪父母,过个长周末;第三次是前年圣诞节,故地重游。

我觉得威尼斯作为城市,可以算作一个“母题”——这个词我也是在那次旅行中学到的——就是说它可能是一类型城市的原型,是最简单、最极端,或最纯粹的存在。

这类城市就是:岛。城仅在一座岛,岛上只有一座城。

威尼斯有数不清的岛屿:有的岛会吸引你驻足,将它作为全部;有的岛仅会与你擦身而过,连相机都忘了捕捉;有的岛你千里迢迢前往,为的却只是眺望另一个岛;还有些岛虽彼此相距甚远,但却最终归于同一彼岸……

一座岛就是一个世界。

 


内陆:象征某种人工的远方

我们一行三人,从出门就开始谈论昨天的双年展,谈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然后确认路线,核对之后的计划。满满两个小时,我们先坐火车,到站后步行横穿一座城,换大巴,再从起点坐到几乎终点,最后换田间步行——这期间,雨一直没停,连续三天。

 

终于,在中午一点左右,看她俩欣喜地指着前方。

 

我来之前仅听过名字,没太记住样貌;只见远处路左,有被雨水沁透的一院围墙,相信墙内就是斯卡帕作品中的集大成者:布里昂家族墓地(Brion-Vega Cemetery)。我没有一下子进去,而是先观察了一遍围墙,特别是围墙转角处的镂空处理。觉得这种厚重的韵律感很吸引人,或许这就是我对混凝土建筑迷恋的开始。

 

0岛威尼斯斯卡帕01

0岛威尼斯斯卡帕02

 

回来时看她俩还站在门口,就问道:

——“你们还没进去吗?”

——“不,我们已经转了一圈,里面并不大,有些地方还没开。似乎也没有管理人员,总之,现在墓园里就我们三人。”Yue边摆弄着门锁,边回答。

 

其实我和Yue她们也是第一次见面,算是朋友的朋友,目前她们都在巴黎学习,这次一起结伴来威尼斯。不过结伴第一站,就是这座大门敞开却空无一人的墓地。

 

——“这个门锁很……古怪。”我说。

——“对,斯卡帕做建筑细部是出了名的,他的门都是机械和美学的统一……要是能看到这个门是怎么被锁起来的就好了。”

 

0岛威尼斯斯卡帕03
墓园入口

走进墓园,左手边是水池,池中央浮着一座方形的房子,开窗从顶一直垂到水面。水面平静得很,倒影着旁边的松柏。水池边沿是斯卡帕标志性的“皱褶细部”,还有一层层斑驳的墙面——这个我是知道的,听说斯卡帕做建筑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采用小尺寸模板浇筑混凝土,比如要砌一堵墙,小模板只能一层层搭模板砌筑,而且必须等待下面的混凝土成形后,才能继续往上作业,施工极为缓慢;所以到了建设后期,最初浇筑的混凝土已经开始斑驳,被打上时间的痕迹。这种将时间和工艺过程在材料上的表达,是很多建筑师所追求的。

 

0岛威尼斯斯卡帕04

 

——“这里面是什么?”我指着水池中央的建筑问。

——“是个小教堂,入口在另一边,但现在锁着。你可以顺着走廊往里走,不过尽头有一扇玻璃门,也是锁的,它后面还有座亭子。”

 

Yue说的走廊是L型的,小教堂的门就是起点。走廊分三段,第一段比较封闭,视线正对一个弧形构筑物,即墓地主人,布里昂夫妇的墓室。第二段步道没有遮蔽,虽包含一个转角,但空间关系很统一。都是左边为抬高的草坪,右边是封闭围墙。第三段步道又重新遮蔽,尽端就是那扇锁着的玻璃门,挂着水珠和落叶。

 

在这段步道中,就出现了这墓地设计中的点睛之笔。

 

0岛威尼斯斯卡帕05
第一段步道
0岛威尼斯斯卡帕06
第二段步道
0岛威尼斯斯卡帕07
第三段步道

——“你知道这个吧,是斯卡帕的‘双鱼’母题。”Yue也走到附近。

——“不知道……你说的双鱼母题是什么?”我又一次为不知晓这件作品而惭愧。

——“恩,就是斯卡帕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一个意象。通常是两个圆形,嵌套在一起。一个符号,是他的信仰,这在威尼斯其它作品中更明显。”

 

其实在Yue告诉我这些之前,从进门到现在,我基本没看懂什么。感觉像是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另一个分支:形式让步于隐喻。

 

Yue刚刚提到的亭子,其实绕到外面草坪可以看得很清楚。那是一座方亭,被纤细的几根柱子撑起,四周环水,池中布满荷花,并栽有丛竹。

 

0岛威尼斯斯卡帕08

 

回到走廊,我沿“双鱼”正对的台阶向下,进入公墓区。在靠墙一侧,看到几座有斯卡帕皱褶痕迹的墓室,也许他也被委托设计了一些墓碑,或者是后人模仿。

 

正在这时,Yue突然在远处对我说:

——“快来这边,玻璃门被打开了!”

 

我急忙回到走廊,看到Yue已经走过汀步到了池心亭,一个老人正蹲着扶着梯子,帮助另一个人下到水池中央的地下。见到我后,冲我点了点头。

——“这里雨水管似乎出了问题,刚刚这个管理员,就是去接维修工的……如果不下雨,我们还真不一定能进来这里。”

 

亭子,除了地面都是钢板做的,像一个被打开的盒子。地面是有个折线形座墙,背面种着矮杉和地锦。

 

0岛威尼斯斯卡帕09

0岛威尼斯斯卡帕10

 

接着,在Yue的指引下,我看到了第二个双鱼母题,就是亭子下沿的一处镂空,仅有拳头大小,正好框住了远处的弧形主墓室。

 

0岛威尼斯斯卡帕11

 

同样的,另一个方向,又一个双圆形框住了对面墙壁上一窄条“色带”。

——“这墙上的色带,我记得是象征某种人工的远方,意思是无需在意围墙之外的世界,因为围墙本身就是自然。”Yue解释说。

 

0岛威尼斯斯卡帕12

 

我发现斯卡帕皱褶的细部处理不仅出现在混凝土,还出现在钢材上。比如这里,仅仅这一座亭子,在任何尺度和比例都随处可见,好像分形一样,存在着大大小小无数个自相似的个体。

 

0岛威尼斯斯卡帕13

0岛威尼斯斯卡帕14

 

我自己又在亭子里坐了很久,看着正前方向,感受雨点或急或缓地落在荷叶上,落在荷叶间。当我被四周的声响包围起来,我感到这亭子像海水中漂浮的小岛,荷叶像无数的漂流瓶,载着对故人的追忆,顺着水渠流向彼岸的墓室。

 

0岛威尼斯斯卡帕15

 

不久,Yue已经离开了,那个老人也收起梯子。当我随他退回走廊时,见他在门口位置蹲下,然后握住地板石缝间的什么,用力一提,那扇玻璃门又横在了走廊尽头,挂着水珠和落叶——原来斯卡帕戏剧性地把这扇门藏在了水底!

 

0岛威尼斯斯卡帕16
玻璃门的“机关”:外墙上的滑轮组

我回到入口,发现这段时间,又有新的参观者到达了这里。一批是三个中国人,拖着行李箱,朝圣般的神情;还有两个外国人,默默地,看得很仔细。

 

我们六个国人相互介绍后,都靠在一旁吃起自带的午餐。

大家聊着聊着,对方一人好像想起了什么,突然快步走进了走廊;又很快回来了,非常开心的样子。

——“拿过去啦?”另一个人问。

——“是啊!圆满了!”看到我疑惑的表情,她又补充道,“我刚刚把特意带来的饼干放到斯卡帕的墓……没注意,差点就吃光了……”

——“斯卡帕的墓?!你说的是在那边围墙附近,几个也是这种类似做法的墓室吗?”我指着水池的皱褶边缘问道。

——“就是他本人的墓,他被葬在这里了,你不知道吗?”

 

按照她的指示,我又从走廊来到公墓区,沿着右手边砂石铺成的小路走到墙壁后;一束白花静静地躺在一块石板上,这就是斯卡帕之墓。石板上一侧刻着斯卡帕标志的折线和文字“Carlo Scarpa,761906 - 28111978”。另一侧是一只熄灭的蜡烛。后来听Yue说,这墓碑是斯卡帕儿子设计的,右侧的圆洞,直通地下,正对被站立掩埋着的斯卡帕本人。

 

0岛威尼斯斯卡帕17

 

从走廊返回时,我独自迈上被抬高的草坪。整个墓园中我觉得最特别的就是这里的水渠,觉得它本身就充满隐喻。雨水,应该是先汇集到两个圆柱型,再分别流向两边的:一边向水池,一边向墓室。两条水渠,一长一短,错落成两层;向水池一侧水量足而清透,向墓室一侧则已经干涸并生出花草。

 

我突然想到这样一种情景,当雨水充足,这两条水渠都会被盛满;可一旦雨水不足,墓室一侧会首先干枯,并像这样生出植物。那么,如果水是象征生活的人,草是象征过去的人,那生与死之区别,是否就是这样的“水落花开”?

 

0岛威尼斯斯卡帕18

0岛威尼斯斯卡帕19

 

在我绕道主墓室后方时,无意中发现在围墙和草坪之间,有一条沉下去的小路,如果不走到足够近应该很难察觉。小路从水池开始,沿围墙一直延伸,转弯,又伸向小教堂方向的那个水池。

 

0岛威尼斯斯卡帕20

 

想起董豫赣老师曾说,“中国院落”是一定要“落”下去的,就是草地一定低于四周的道路,这样雨水才会归于院落,滋养院中的树木和菜蔬。但是西方院落,反而是要抬高的,比如修道院,其中的缘由就是西方并非强调院落的“功能性”,而是强调它的“仪式感”。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卡帕墓园的草地确实被抬高了,所以草地上的一切并非日常,而是高于日常。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主墓室位于草地之上。

 

0岛威尼斯斯卡帕21

 

继续向前,会来到小教堂的另外一面,就是墓园的入口。我瞬间又被教堂立面上奇怪的符号所困惑,不知这次斯卡帕又在隐喻什么……

 

0岛威尼斯斯卡帕22

 

雨渐渐又大了起来,我没有再思索什么,赶快原路返回到走廊内。

——“你刚刚去哪啦?”Yue看到我后问。

——“我沿着围墙走了一圈,经过了两个墓室,最后到了教堂后面”,我擦着相机上的水对她说,“不过这雨太急了!”

——“是啊,其实刚才还找你来着,因为修理人员又进了小教堂……不过门只开了一下,里面实在被淹得很严重。”

——“太可惜了……我觉得教堂室内应该很不一样,从外立面根本看不懂。”我叹息道。

——“他的作品细节确实复杂得很,其实欧洲建筑师大都喜欢做母题。这边,再告诉你一个,你站在这里……向那边看。”Yue让我向旁边挪了一步,指着前方对我说。

 

可前方只有墙和斯卡帕眼花缭乱的皱褶,我越看越迷惑。

 

——“是轴线!看到了吗?虽然都是墙,但每道墙上都有个缺口,缺口都连成一线,所以站在这里可以直接看到远处!这是一条隐藏轴线!”

 

0岛威尼斯斯卡帕23

 

果真是这样!

 

不过这条轴线并非和墓地主要道路和建筑主轴平行,而是呈45度角,墓园内还有其它事物在这个方向吗?有!有的!就是刚才的主墓室——那弧形顶棚的方向、石棺的方向都是45度!还有这个教堂,虽说方正,但却也是45度偏离主入口道路!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有什么共同点要让这几个东西处于不同的坐标系?

 

先到这吧……我今天不太想知道。

 

关于那彼此重合的缺口,后来得知它想传达的是:人一生就像一条线,只是被无数的墙壁打断。

 

对比奎里尼基金会和布里昂家族墓园,如果斯卡帕真的在自己作品中隐喻“岛”,真的随时都想着洪水即将到来,然后在考虑如何将它转为设计的一部分。那么,既然博物馆地板和墓地草坪都被抬高于步道,那么,他是否也在考虑深入内陆的布里昂墓园,也被洪水淹没的情景呢?

 

设想一下,水,会从那厚重围墙的镂空转角一下涌入墓园,填满水池,填满步道;然后那草地,就会变成“岛”。斯卡帕用这种最直接的设计诠释了岛的定义:一块四周环水的土地。

 

更进一步,我觉得斯卡帕的野心还未结束,一旦水高于草坪,随之流入弧形主墓室,会将两口棺浸在水中。这时,如果仔细观察,棺椁底面也是弧形的,几乎悬在地面。所以,会不会,他设计的不仅是“棺”,更是“船”?

 

两位主人,会乘着“船”,一起漂出墓室,漂出围墙,漂向远方。

 

 

主岛:病毒

这天,洪水已经退去,由于昨天受到的震撼,我们一致决定,把斯卡帕其它大大小小的作品也都走一遍——之后发现,在这迷宫般的街巷,是个不小的工程。

 

第一个达到的,是威尼斯建筑学院IUAV主入口改建——垂挂着的白色石材,和向上扬起的混凝土板,有机地被金属框架组织在一起。

 

0岛威尼斯斯卡帕24

 

在这里,斯卡帕的一大特点就是展现不同材料碰撞时的火花。做功课时发现这特点来源于威尼斯周期性的建筑修复,来源于他自幼就看到不同材料被工人们并置在腐朽的外墙;少有冲突,更多反而是各种材料的自鸣。所以,既然用混凝土,为什么要装扮得一尘不染?既然用钢材,何必掩藏彼此相连的结点?既然用大理石,又何须在意它们被时间,被地质运动,甚至被切割工艺所作用后的粗糙外表?

 

每一种材料,若能到达这个小岛,都值得赞颂,无需伪装。

 

所以,这块断角的石板,有人说是“以丁字尺、三角板和半圆仪的拼接”映射建筑系;但我觉得,“断角”的目的,却是为了展露其背后那只滑轮。从而,呈现出一种趋势,一种运动的潜能,一种方向性的引力。(石板文字意为:真理源自实践)

 

0岛威尼斯斯卡帕25

 

门内,一条步道通往大学(曾经的修道院),两侧为抬高的草地和平台。右手边这块被嵌入地面的古石门,据说是扩建时出土的遗迹。斯卡帕没有将其束之高阁,反而将它“皱褶化”,再用一条窄窄的水槽连接着门框内的虚空。坐在末尾,给予人们阅读历史的另一视角。

 

0岛威尼斯斯卡帕26

0岛威尼斯斯卡帕27

 

下一个是位于威尼斯西南部的卡福斯卡里大学(Ca'' Foscari)社会科学系。我们在河对岸,就隐约看到那标志性的皱褶。

 

0岛威尼斯斯卡帕28

 

斯卡帕用混凝土、石灰岩、钢板和玻璃,将入口变成了一幅抽象主义构成画;同时并置了石材的两面性:即天然的粗制表面,和机械化的精确切割。在这里,我突然理解了这种“皱褶”的意义,就是它创造了一种动态:让墙、台阶、地板和门窗都好像液体般流动起来,泛着波纹,彼此正变成彼此。

 

0岛威尼斯斯卡帕29

 

外墙上原有的雕像,也被引入的圆形元素强化。斯卡帕是最善于用“新”让人们意识到“旧”的存在,这和建筑学院门口躺倒的石门,如出一辙。其实石材是很重很密实的材料,孔洞的介入刚好增加了透气性,达到平衡。

 

0岛威尼斯斯卡帕30

 

第三个地方,依然是卡福斯卡里大学,但是另一个校区。

 

我们三人走进教学楼,一直不见他的踪迹;门轴没有,窗框没有,墙角没有,台阶也没有……渐渐,我们就否定了这里,猜测可能是功课做错了。

 

本准备离开,但还是决定去找管理处确认。没想到,却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你们说的是三层那个报告厅吧,确实很特别!但这是学校,不能随意参观。”

——“我们都是学设计的,能不能通融下?”我恳切地问。

 

这人想了想,打了个电话,几句意大利语,又转向我说:

——“这样吧,你们去‘接待部’,填张申请表,我们一周之内给你们答复。”

 

我听完了心一下跌入谷底,近在眼前却好像无比遥远……和Yue她们商量后,决定再去接待部碰碰运气。

——“那……接待部怎么走?”

——“也在三层,右手边,去吧!”他对我们笑了笑说。

 

出了办公室,走上楼梯,从三层出来,我不记得有没有看右手边,却只看到那间几乎全木建造的报告厅就在眼前。由于装饰形式的特殊,就像走进了一台木制的管风琴。报告厅和外面走廊紧靠一层玻璃隔开,可以清楚地看到原有的拜占庭式开窗。

 

0岛威尼斯斯卡帕31

0岛威尼斯斯卡帕32

 

——“差不多了,我们走吧,也不用去接待部了。”我迈出报告厅时说。

——“等一下,这接待处会不会也是斯卡帕的改造?”Yue指着走廊对面的入口问。

——“圆形,线形……也许也是吧……但也可能是模仿,我不知道。”

——“那这里呢?”她同学指着另一扇门问。

——“这高低错落的门框分隔,这材料和色彩……也有点像……”Yue也开始犹豫起来。

 

渐渐地,周边这门,这窗,这台阶,好像都或多或少都有斯卡帕的痕迹。我开始失去判断,有种中毒的感觉。

 

0岛威尼斯斯卡帕33

 

圣马可广场附近的Olivetti展厅是斯卡帕篇章的最后一站。这里是Olivetti品牌旧式打字机的展厅,现在连“展厅本身”也成了展览的一部分。

 

0岛威尼斯斯卡帕34

0岛威尼斯斯卡帕35

 

我们从侧门进入,看到被大家赞颂最多楼梯。虽为混凝土但却极其轻盈,不同高度的梯阶,延伸向两侧,有的变成坐凳,有的变成打字机的台基。

 

0岛威尼斯斯卡帕37

 

后来读到他人的研究,说这里层高有限,但为了依然能够隔出第二层,斯卡帕仅以两座“桥”代替了整层封闭的楼板。不过这也刚好诠释了威尼斯特征:如果圣马可被洪水淹没,水会流进展馆,停在“桥”下。

 

0岛威尼斯斯卡帕37

 

二层的尽端,是一对椭圆形窗,这或许是墓地中母题的另一形式。

 

0岛威尼斯斯卡帕38

 

面向广场的正门,被今天屡次出镜的木屏风暂时封闭。据说是由于整个展厅前部明亮,后部阴暗,所以斯卡帕才在展厅中后部增添侧门:从而,让人们直接进入较灰暗的区域,然后向明亮前行。

 

在回旅馆的路上,我问:

——“你们觉不觉得安东尼高迪和斯卡帕有点相似?”

——“我倒是第一次听到对比这两个人。”Yue看着我说。

——“他们共同点很多呢,比如都是各占据一方,巴塞罗那和意大利东北部;都受到手工业的影响,铁匠、玻璃匠;都继承和影响了当时的建筑风潮,然后又都衍生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可是……”我接着说,“我觉得在巴塞罗那和威尼斯,这两人的作品,高迪好像是散落了无数的宝石,但斯卡帕却像是散播了一种‘病毒’。”

 

是细节的病毒,我觉得我当时想说。就是将某种意志,从表及里,侵蚀到建筑各个微观的一种病毒;虽有变异,但所有作品归于统一。

 

因此如果说高迪将自己的梦想通过一个个单体实现,把它们幻化成桂尔公园、米拉公寓和圣家堂;那么斯卡帕,倾其所有作品,始终在向人们讲述同一个故事。

 

那就是威尼斯的故事,“岛”的故事。

 


作者简介

闫硕

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硕士,曾在欧洲工作实习一年,现就职于纽约James Coer Field Operations。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授权行走中的建筑学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威尼斯
布里昂家族墓园
斯卡帕
旅行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