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竹里:数字人文时代的乡村预制产业化实践/创盟国际

竹里:数字人文时代的乡村预制产业化实践/创盟国际
林楚杰 | 2017.11.06 16:00

创盟国际

www.archi-union.com

2017年初,创盟国际在四川崇州道明镇完成了一个乡村建设项目——竹里,其功能是乡村社区文化中心。

 

整个片区的建筑,包括展示、展览、会议、民宿、以及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空间。设计构思试图合理融入原有场地、周围村落以及自然生态资源,探索城市与新乡村建设的互动,实践新建造技术与当地手工艺的试验,并将传统营造技艺与预制工业化结合。

 

竹里 创盟国际1
乡郊田野中的竹里,摄影:韩力

这个在乡郊田野上盘旋着的青瓦房,是由70%轻型预制的钢木构架支撑起的一个内向重叠的环形青瓦屋面。盘旋的屋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个内向的院落,为室内提供了丰富的景观层次。因为项目极高的预制化率,使得主体建筑、室内、景观的施工周期,仅仅用了52天。

 

竹里 创盟国际2
竹里有机整合多功能空间

 

竹里溯源 & 就地取意

第一次到崇州,设计团队的康瑛介绍了一首陆游的诗。这也正成为了竹里项目的由来。成都竹里道明竹编源远流长,陆游任蜀州(今崇州)通判时,曾亲临道明的白塔禅院造访,写下了诗句:

 

《太平时》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1]

 

这个建筑的创作也非常有趣地从这样一首反映崇州闲适生活的陆游诗作开始了。无论是“一径深”的场所意境,还是绿荫丛中的飞鸟鸣禽,都描绘得那么有趣的生机盎然。或许只有体验过后才会理解陆游诗词的高度概括,以及千百年来,道明竹里亘古不变的在地特性。

 

竹里 创盟国际3
道明野趣

受到陆游《太平时》的启发,阅读场地和生活场景,拾取原味乡村特质成为设计的最初起点。场地跨溪而入,再跨溪登山。林盘地景,竹林丛生。农家菜地与林盘斡旋,参天树木提示着深邃与野趣,登山远望是一望无垠的油菜花田。

 

竹里 创盟国际4
山野间远眺竹里,白天
竹里 创盟国际6
从竹林看夜色中的竹里

整个地势背山跨溪面向着广袤的油菜花田。整个建筑的可建场地,坐落在原有拆除农户的宅基地上,基地周围东临树林,北靠林盘,南面是几垄菜地。西南角、西北角以及东南角的几棵参天大树,可以从中阅读出原有农户的居家历史。自设计伊始,最大限度地保留一草一木,并试图在自然的空间缝隙中建立一个当代建筑与自然乡村的对话。[2]

 

竹里 创盟国际7
油菜花田与远处的竹里

走进场地附近的农村,灰瓦、竹墙与林盘交相辉映,溪水边的垒石挡墙印刻着生活的沉淀。精致的田垄映射着村民们殷实的生活。家家户户在农忙闲暇不离手地在编织着竹器,传统的道具依然在那里。

 

竹里 创盟国际8

竹里 创盟国际9
竹里当地非遗文化:传统道明竹编

 

化意为形 & 拓扑物化

一笔而为,一气呵成,正是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绘画还是造园中对于环境意境最直接的回应。在极富自然张力的环境中,对待乡村应该具有当代的视角,当代的对于乡村、自然、文化遗产的态度。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可以建构在一个超越材料与语言学范畴的纯粹几何找形过程及其物化的过程中。

 

由于场地坐落在两个相邻错位的方形宅基地上,在最大限度保留周围的林盘竹林以及参天大树的设计前提下,设计团队用两个撑满方形基地的圆形,最大化地使用了原有宅基地。通过“无限(∞)形”的拓扑找形,在屋顶这个虚尺度上,实现了对于空间、时间、场地的最大化回应。

 

竹里 创盟国际10
撑满原有方形宅基地的无限(∞)形,摄影:韩力

无论是材料还是对于气候回应的姿态,场地周边的民居都承载了太多的在地性。灰瓦恰恰可以被视为是一个像素化的手段,可以用来降解高纬度几何的复杂性。双曲面的几何恰恰很难用其他的物质材料来实现,可以视为空间几何中的点,破解了几何找形中的疑虑,成为了既符合在地性又可以对接抽象几何的元素。

 

竹里 创盟国际11
灰瓦覆盖的双曲面结构

 

游牧行走 & 形生内外

因为场地尺度较大,回应“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的空间意境,寻径而行的动态路径设计以及观者与建筑主体间的对话,显得非常重要。一笔而行,而又不能用尽笔墨,迂回而不失力量、半透明的观赏或许正是参与这个建筑的一种方式。

 

竹里 创盟国际12
竹里外檐下
竹里 创盟国际13
多层次的中国园林空间语言

透与不透,在竹里用非常中国园林的方式得以呈现,竹内有筑,竹里有院,竹外有田,而田又可以在竹内。多层次的存在或许与透与半透的辩证关系产生互动。从马路上视线穿过溪流竹林,可以隐约看到盘绕而上的屋顶。当阳光高过树梢,照在建筑院子里面的时候,会非常有趣地建立一个光的序列:灰暗的竹林、光亮的菜地、灰暗的檐下空间以及光亮的中间庭院。

 

从道路到建筑主入口不过20米,如何延长这个可达的过程,增强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成为曲径通幽的设计目标。完整的S形几何在中国园林中其实并不多见,但在竹里设计中,S形道路几何与建筑屋面的几何产生关系产生了强烈的呼应。行进的过程,也赋予了建筑抽象几何的意境与意义。盘旋的空间关系增加了一倍以上的距离,以及曲折呈现的不同体验。

 

竹里 创盟国际14
竹里的流动空间

 

参数木构 & 手工艺再生

工期比想象的要紧张很多,预制数字化的木构技术恰恰可以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之下实现精准快速建造。[3]在竹里的项目实践中,过去几年的数字化木构工艺实验以及预制产业化研究,这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参数化设计的本质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系统化解决问题。[4]其实,拓扑生形的几何原型在找形的早期一般都不具有参数化逻辑特征,从几何到建造,还必须处理好结构与材料特性的关联性关系。[5]比如说木结构的材料特性与跨度的关系是需要将几何与跨度等要素通过必要的参数输入与结构合理性分析,综合作用后才能生成合理的建造逻辑。经过多年的实验性建造,设计团队已经可以通过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实现几何原型与木构建造逻辑的打通,并可以精准调整所有生产物料的尺寸以及加工节点的要求。

 

我国乡村的建筑产业化进程还未有实质性启动,大城市的绅士化以及现代化也正在粉碎着乡村对于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的认知。[6]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地上已经再难觅40岁以下的工人了,原因是传统的建筑产业已经没有办法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此时,走向农村建筑产业化的工厂化预制将会重新定义乡村建筑的生产流程以及对于传统建筑产业的合理升级。竹里项目正是通过一个月的木结构工厂化预制,以及52天的现场安装而进行的乡村木构产业化的实验性探索。而在此过程中的探索意义也正在于,通过机器人等先进产业化手段装备起来的未来乡镇产业化工厂,一旦与农村的建筑产业化结合,必将产生一个更有意义的产业化升级。

 

竹里 创盟国际15
竹里建造过程

乡村建筑的产业化升级在近期内并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取代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的乡村建筑产业。尤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造机会让传统手工艺更好地融入到新产业以及新技术的创新生产当中。

 

在竹里项目中,通过对于当地建筑产业的调研,发现崇州地区的竹子的性能以及竹编的工艺并不适合建筑的主体结构,却非常适用于作为维护结构以及外墙。通过与道明镇里竹编手工艺杨隆梅家庭的交流以及20余次的打样,以及模数化的控制以及传统的纹理设计,将原来多用于器皿类小尺度的道明竹编与竹里建筑立面的设计与建造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了既熟悉又完全不同的空间体验。

 

竹里 创盟国际16
竹里室内墙面纹理设计
竹里 创盟国际17
竹里建筑立面
竹里 创盟国际18
竹里建筑立面与传统道明竹编结合

由于主体建筑与入口距离较远,在入口处设计了门卫,设计团队运用相同的设计方法以及拓扑学的形式主题,将传统的竹编原理与编织手工艺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恰好实现了数字几何与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竹里 创盟国际19
竹里门卫

 

结语

竹里是一个小项目,在中国当代农村乡建的大潮中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从上海到崇州遥远的距离,创盟的设计也许并非只有完美的细节或者代表大都市的奢华,但对于当地传统与文化的喜爱却是无法掩盖的。竹里首先应该属于道明镇、属于当地手工艺人的社区,建成后当地人的自豪感是设计团队最大的欣慰。

 

当然,竹里项目虽小,在全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研究人员以及设计实施团队,投入参与其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建筑传统以及人文环境的结合是创盟坚信的方向,在不断创新中保持对于文化的尊重以及人与自然的尊重,恰是创盟希望从竹里实践中得到的印证。

 

竹里 创盟国际20
总平面图
竹里 创盟国际21
平面图
竹里 创盟国际22
西立面

 

竹里 创盟国际23
北立面

 

竹里 创盟国际24
剖面图
竹里 创盟国际25
大样图

本文为创盟国际投稿,已获授权。项目首发于《建筑学报》2017年10期。

 

项目名称:竹里IN BAMBOO

地点: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

建设单位: 四川省崇州市崇中展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数字建造技术:上海一造建筑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木结构施工: 江苏省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800㎡
设计时间:2016年8 月-2017年1月
建造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4月
主创建筑师:袁烽

设计团队:

建筑:韩力 孔祥平 阳斌朱天睿

室内:温钦皓 陈晓明 唐静燕
结构:王锦 李磊 梁宸 周强

机电:刘勇 俞瑛 黎喜

数字建造:张雯 张立名 和四忠
摄影:林边(除标注外)

图片来源:竹里照片来自林边、韩力摄影,其余图片均为作者自绘自制。

[1]引自南宋诗人陆游所著《太平时》。陆游的田园诗中频繁出现“太平”一词,称颂时世太平气象,展现诗人的太平心境。

[2]宋晔皓. 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J]. 建筑学报,2001,(11):16-19.

[3]Menges, Achim,Tobias Schwinn, and Oliver David Krieg. 2017. Advancing wood architecture: acomputational approach. London [etc.]: Routledge.

[4]袁烽. 从数字化编程到数字化建造[J]. 时代建筑,2012,(05):10-21.

[5]袁烽,肖彤. 性能化建构——基于数字设计研究中心(DDRC)的研究与实践[J]. 建筑学报,2014,(08):14-19.

[6]潘家恩,杜洁. “现代梦”的别样回声:乡村建设的资源与矛盾[J]. 开放时代,2011,(03):70-83.

 


版权声明:本文由上海创盟国际授权有方空间发表,欢迎转发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交通建筑
公共建筑
创盟国际
项目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