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杭州发声:江浙的年轻建筑力量

杭州发声:江浙的年轻建筑力量
李菁琳 | 李菁琳 | 2017.06.19 14:04
0UAD01
活动开幕式,摄影:章晨帆

编者按:2017年6月16日,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建筑学术周暨UAD(ACRC)启动会”系列活动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楼正式揭开帷幕。此次活动主要包括“建微知筑——小而精建筑作品联展”“细腻的建筑改造讲座”“UAD(ACRC)启动会”与“建微知筑沙龙座谈会”四个环节。6月的西湖畔,江浙的年轻建筑力量在此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UAD(ACRC),全称为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院)建筑创作研究中心。ACRC由浙大院于今年2月创立,旨在传统大院模式下寻求一种新的可能性,摒弃商业化、生产性,重回建筑创作本源,探讨与长久以来以数量和速度为价值标准所不同的,一种更加谨慎、理性、细腻的设计态度。

 

0UAD02
参展团队合影,摄影:章晨帆

本次活动源于对当下建筑设计的反思——在中国高速、粗暴的发展进程中,建筑师得以参与并完成了无数大规模的建筑项目,但在中国经济软着陆的今天,随着市场重心的转移,小而精致的建筑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项目刺激了一批小型新锐的事务所成长,同时也给大型传统的综合设计院带来新的挑战与思考。

 

以工作室的启动为契机,ACRC在6月的这个周末里举办了一系列以“建微知筑”为主题的活动,以展览、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探讨了当代江南地区,乃至东方与西方建筑行业中以小见美,追求人与空间、建筑与自然建立更为亲密关系的想法与实践。

 

 

“微”展览:3 x 3个回答

0UAD03

0UAD04
展览现场,摄影:李菁琳

“建微知筑——小而精建筑作品联展”选址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楼内一个14x16x12米的通高采光厅内,空间里设置了9个3x3x3米的白色方盒子作为各参展事务所的独立展厅。1道命题作文,UAD、小大建筑设计、GOA大象设计、大舍建筑设计、零壹城市、久舍营造、STUDIO QI、设计聚合与润建筑工作室等9家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室,结合自身参展项目的特点,给出了9种不同的回答。

 

久舍营造的展厅是入口进来后看见的第一个盒子,主持建筑师范久江表示,正因为选择了入口处第一个盒子,因此才将地平垫高做成类似戏台的效果,吸引观众从右侧的台阶进入展厅空间,一探究竟。

 

0UAD05
久舍营造展厅,摄影:李菁琳

与久舍营造的“开”形成反差,旁边小大建筑事务所的盒子呈现出的是“合”的效果。低矮的开口,让人在盒子外面只能看见云树酒店模型安静地立于光束之下,反而吸引人低下头、弯腰进入。在没有采光的空间里,一面高墙上布置着云树酒店立面的镜面模型,另一面高墙上则播放着天空与云的影像,正好倒映在对面的镜面上,小大事务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用影像、声音与模型还原了人站在酒店经典镜立面之前的感受。

 

0UAD18
小大建筑事务所展厅,摄影:李菁琳

大舍建筑设计的参展项目是例园茶室,作为项目标志的那棵泡桐树被重现在了展厅现场;UAD的参展项目是沭阳美术馆,配合建筑形体上的弧线切口,展厅(盒子)的右上角也作了切口设计;设计聚合事务所的盒子在二层,结合展示项目运河采雨亭的构筑物穿盒顶而出,据说晚上躺在盒子里可以看星星;零壹城市的盒子里贴满了从宝业中心项目立面上抽取出的建筑元素;润建筑工作室的盒子里安静地播放着主持建筑师王灏解读自宅项目的影像;GOA大象设计的盒子里,则有着主持建筑师王彦亲自在现场为大家答疑。

 

0UAD17

0UAD15
设计聚合展厅,摄影:姚桂强
0UAD06
大舍建筑展厅,摄影:李菁琳

9个盒子中,现场体验最“难受”的当属STUDIO QI的西塘九舍项目:一段倾斜窄小的楼梯,只允许一个人通过,两个人在里面时就要像螃蟹一样侧着贴身通过;楼梯下面的另一处展示空间,则需要参观者通过弯腰、低头、侧身、扭转等一系列不适的动作才能完成整个参观流程。在被问及为何想要做一个让人感到“难受”的展示空间,主持建筑师戚山山表示:现代人生活在城市里,对空间的感知已经变得麻木,而学习现代舞的经历让她想到,通过这样的行为动作可以促使人去真切地感受空间,越是让你感到不适的东西你越容易记得它。另一方面,这与建筑师一直在做的研究课题“2.5维空间”也有关系。建筑在做的事情就是从2维到3维的过渡,2.5维空间正好展示了这个过程,包括盒子里那段倾斜窄小的楼梯,在特定时刻下产生的光影效果,看上去就像是素描一样。

 

0UAD16
展览现场,摄影:姚桂强
0UAD08
展览现场,摄影:李菁琳

 

“微”改造:东西方的同与异

“细腻的建筑改造”讲座邀请了两位分别来自西方与东方的建筑师主讲:Dow Jones Architects事务所的英国建筑师Alun Jones与小大建筑事务所的日本建筑师小岛伸也。围绕着小而精的建筑改造项目,东西方的两位建筑师在现场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0UAD09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设计总监董丹申在讲座开始前发言,摄影:章晨帆
0UAD10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ACRC中心主任胡慧峰再讲座开始前发言,摄影:章晨帆

Alun Jones用5个Dow Jones事务所的项目来阐释何为“细腻的建筑改造”,同时也回答了自己所提出“如何让建筑与自然、与城市建立更为亲密的关系”的问题。

 

在伦敦花园博物馆一期改造项目中,建筑师的灵感源自一幅描绘了意大利锡耶纳(Siena)坎波广场上赛马节日氛围的画作,坎波广场今天可以作为节日活动的举办地而变得非常热闹,明天又可以恢复平静,继续作为人们购买蔬菜水果的场所而存在。正是“容量”(Capacity)这一词,让建筑师意识到,建筑的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发生不同的故事。基于这一构想,伦敦花园博物馆一期的改造在原本的石头教堂中庭里植入新的木构架,作为建筑的“第二层结构”,划分了新的空间,由此产生了新的活动场所。出于经费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新的空间采用了轻型但稳固的木结构,选用了对环境友好的木材料。原木的颜色最后竟完美地与石墙颜色融合,达到一种自然、舒适的效果。

 

Alun表示:“建筑就是微型的城市”(Architecture is a little city),在室内空间变得丰富起来后,花园博物馆改造二期的重点放在了创造一个室外公共活动空间—— 一个开放的花园身上,这个花园既回应了博物馆的主题,也为很多在伦敦市中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花园的市民,创造了一个共同的花园,让博物馆在面对城市的时候,也拥有了一个新的标志性表情。在细节的设计上,除了利用自然光源推进景深之外,建筑师在花园外墙上采用了黄铜作为主要材料,目的是为了在形式上与花园中的树木表皮纹理相呼应。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是位于威尔士的癌症中心,这是全球著名的玛吉癌症中心(Maggie’s Center)在威尔士建造的第二个项目。来自威尔士的建筑师本人,认为威尔士的山有着自己独特的形状,新癌症中心的建筑形式灵感就来自于威尔士的山,建筑材料也在当地常用的沙石(Sandstone)、石瓦(Tilestone)、橡木(Oak)等材料基础上进行整合,房间中央甚至植入了一个类似烟囱形状的传统威尔士式壁炉(fireplace)空间。

 

威尔士玛吉癌症中心项目目前正在推进当中。

 

0UAD11
Alun Jones讲座现场,摄影:李菁琳

与Alun Jones提出的观点相近的是,小大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小岛伸也亦强调了细节设计的重要性。曾在隈研吾建筑事务所工作了7年之久的小岛伸也,用根津美术馆的金属边缘屋面,生动地解释了细节设计的作用:“正是这层伸出来的金属屋面,让这个建筑设计产生了现代感,与表参道上其他现代性很强的作品产生了关联。”隈研吾曾笑称,如果没有那块伸出来的金属板,根津美术馆就只是一个巨型的荞麦面屋了。

 

事务所最新建成的云树酒店,由当地村民的自建房改造而成。在这个项目中,小岛伸也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处理:一是入口坡道,二是屋顶,三是立面。他表示,为了强调进入酒店的仪式感,他们尝试用锈钢管围栏作为建筑入口以及酒店内外空间的分隔物,利用坡道创造递增的高差与长度,让入口与围栏的结合创造出“内-外-外”的层次;另一方面,屋顶的处理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屋顶的金属材料与室外栅栏使用的材料一致,是细节统一的体现;而在立面改造上,建筑师从房子原有的结构入手,发现自建房加建部分采用的是规整的框架结构,于是选择将其原本杂乱无章的阳台改造成为15面反射出周边环境的镜子,同时削减了建筑本身的体量。

 

0UAD19
小岛伸也讲座现场,摄影:小大建筑事务所

与Alun Jones选择在原建筑结构中植入新的二层结构不同,小岛伸也选择的是重新梳理原建筑结构,替换其中的内容。虽然采用的方式不用,但结果是这两个改造项目(花园博物馆与云树酒店)都很好地利用原建筑,创造出一个崭新却又完美融入周边环境的新建筑。

 

 

建“微”知筑:小型事务所的群体发声

0UAD12
座谈会现场,摄影:章晨帆

“建微知筑”改自“见微知著”,这里面的“微”,仅仅是一个话题的切入点,由此延伸出来的是探讨“筑”的设计态度。在最后的“建微知筑”座谈会环节,参加本次联展的几家小型事务所集体上台,既探讨了本次展览的主题,也谈及小型事务所的生存现状。

 

GOA大象设计的主持建筑师王彦表示:做小建筑与思考的密度有很大关系,比如这次参展的烟囱咖啡馆,只有60平方米,需要在2个月内建成并开放,让设计的思考成为了一个连贯的过程。最后建筑所使用的雾化效果的镜面材料,他第一次看见时,是在巴黎卢浮宫的最新一期改造项目中,而在这次烟囱咖啡馆里运用这种材料,让他感觉做小建筑设计时会将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见的种种在一个时间内联系起来,为做大建筑思考作好准备。

 

在被问及“大小建筑尺度的转换是否会对建筑师的设计产生困扰”时,王彦回答,他以前在ETH上课时有一位德国老师,其在柏林有37处项目,有大有小,但他发现无论项目是大是小,这位老师都在其中尝试延续一种属于自己的建筑理念,尤其是在柏林这座他成长的城市里,无论如何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与周边城市发生良好的关系。“那么对我来说,虽然最大的项目也只有2万平方米左右,但无论大小,我都认为建筑尺度最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与场地发生关系,相比于项目的规模,这一点可能才是我更关注的方面。”

 

0UAD13
久舍营造主持建筑师范久江发言,摄影:李菁琳
0UAD14
“建微知筑”主策展人彭荣斌(ACRC)发言,摄影:李菁琳

而被现场年轻建筑师问起“做一个小的建筑,是否与筹备一个小型的建筑团队相似?尤其作为一位女性建筑师,筹备一个自己的事务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时,台上唯一的女性建筑师戚山山(STUDIO QI) 表示:无论是做多么小的建筑,建筑追求的都是过程,不是一个结果。而建筑师无论男女,都要坚持建筑所带来的这种温柔的力量。

 

无论项目大小,拿钱多少,建筑师始终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是设计聚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黄明健的态度。虽然建筑项目是按照面积算钱,但有时候反而是那些拿不到钱的项目,才更能挖掘出建筑师的潜能,做出自己真正想做的设计。

 

建微知筑,或许是中国建筑长久以来的浮躁氛围里面,相对或缺的一种设计态度。而摒弃商业化、生产性,通过对小体量建筑的细腻思考,关注不同建筑群体在建造语言、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差异性,并通过交流来连接这种差异性,或许正是今天这一系列活动的意义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上海
杭州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