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中国式建造——夜访MAD哈尔滨大剧院

中国式建造——夜访MAD哈尔滨大剧院
张远博 | 2016.01.19 16:41
摄影:Adam Mørk

 

编者按

关于MAD新作哈尔滨大剧院的报道,自其落成以来一直频繁见诸各种媒体。当下,在耀眼的地标建筑不断诞生的中国,为什么这个偏居北国的作品能够受到持续的关注?除了炫目造型,我们更应当留意哪些深层问题?这一次,有方邀请了旅居美国的年轻建筑师宋冬白,从建造质量与施工做法的角度出发,交出一份独特的现场解读——

近来,MAD的新建成项目哈尔滨大剧院(Harbin Opera House)仿佛成了建筑界网红——项目落成后迅速登上世界各大设计网站和杂志封面,同时在国内也不断刷屏朋友圈,引发业内外诸多评论。

作为一名远在海外的建筑师,我不淡定了,趁着圣诞回国的机会,我赶去现场探了个究竟。最近,又有幸参加了两位分别参与过该项目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的建筑师讲座,有了更加立体的认知。

 

卫星总平面图

地理方位上,哈尔滨大剧院位于松花江北岸江畔。作为哈尔滨文化岛整体规划的焦点,它独立支配了1.8万平方公里的自然湿地。项目甲方松北区人民政府希望将其打造为新区的地标型建筑,从而带动人口增长和新区发展。

 

我的整体感觉是:本项目区别于城市环境中的地标型建筑,几乎生长在纯自然环境下,建筑与城市的相对关系更加的独立、自由。通过远眺,可以看出建筑与城市成为了前景与背景的关系。不得不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大大释放了建筑师对于方案的空间可能性与灵活度的探索,从而增加了建筑鲜明性格与独特造型的可能性。同时极少的环境限制条件也给设计带来了漫无边际的挑战。

 

远景:“犹如两座雪峰从地面升起”

从远景图看,建筑主要由大、小两个剧场组成。不考虑材质因素的情况下,整体上建筑体块是比较厚重的,犹如两座雪峰从地面升起,这与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类型相符。但是由于对包裹在建筑外立面的飘带状白色铝板的运用,视觉上使参观者对建筑产生了线性感觉的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化解了沉重的体量感,创造了具有张力的动感形态。这也回应了设计参与人员的介绍:方案以松花江水为灵感,对基地的自然景观与北国地貌做出回应。

 

入口空间

到达现场后,我先在外围观察了一圈。正如卫星总图所显示,有主要两条路径连接建筑群周围的环形干路与建筑本体。从入口的情况来看,一层主要是停车空间,通过两部景观楼梯可以登上二层的公共平台。

 

积雪的外立面

从这个角度看,建筑的外立面上有一定程度的积雪。来之前我就有这方面的疑问,因为形态的原因,建筑应该很容易积雪。后来在讲座中得知,建筑的外立面板材下有融雪装置,融化的雪水会再经过有组织排水被处理掉。

 

小剧场的背面,是一大片景观设计。小剧场与这片景观之间是由玻璃幕墙分隔的,所以当观众欣赏表演的时候,自然景观便成为剧院天然的舞台背景。从总图上看,整个景观设计是由一小片水塘加上大片的绿化组成。据团队成员介绍,最初的想法是将这一大片区域全部做成水,并与松花江连接在一起,使景观设计与基地的自然环境更好的结合;但可惜的是,由于沿江大坝的修建,这一想法没有被实现。

 

外立面细节

这里我们能看到外立面的一些细节。其实外立面的分板也是我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对于形态比较复杂、尤其是曲面较多的项目,对分板的优化与否,不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形象,而且对于造价的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哈尔滨大剧院的外立面设计是与Gehry Technologies合作的。为了更好的控制设计,初始的分板研究是MAD的建筑师通过Grasshopper做的。通过软件分析得到的基础数据,像曲面细分的尺寸大小、细分方式等,先由建筑师掌控调整后,再交给工程师们成为控制分板设计的参数。

 

这里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细分的板面上有突起。设计上来讲,这些突起为大面积的流动曲面的流畅性添加了一些噪点,是在白色铝板材质表达的基础上添加的形体变化。据后期团队人员介绍,这个小节点的实现也颇费了一番周折。技术难点主要存在两个:一是由于装配限制每块板的四边都得是直线,这就对加工突起时影响四边产生形变的施工精准度要求很高;二是每个突起并不是在所在板材的正中心,这也给施工带来难度。最终他们找到一个厂家,通过制作模板的方法解决了这一加工问题。

 

二层平台
大厅天窗

大厅的天窗由菱形单体组合而成,每个单体都是完美的四棱锥,但由于天窗整体是三维曲面,这就导致细分后除了在轴线对称上的单元其他的四棱锥都各不相同。

 

从大剧场大厅看向小剧场大厅

这张是从大剧场大厅看向小剧场大厅,我们可以看到大小剧场交界处,正是支撑外立面空间网架结构的四根大柱中的三根。

 

大剧场大厅

进入大剧场大厅,建筑内部的整体感觉和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大厅十分宽敞,从入口到观众厅空间逐渐升高有一种自然的引导性;材质的选用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白色的屋顶和立面材料,与具有细微纹理的反光石材地面、温暖的水曲柳木材形成对比,更加凸显了曲面墙体的雕塑感。

 

大剧场大厅室内细节

由于空间桁架跨度达到40多米,建筑不得不做出一定牺牲。这里可以看到,外立面还是相当厚的。当然整体来看,内部曲线是很流畅的,但近距离观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墙面木纹细节

这里可以看到不同尺度下,木纹质感的效果和一些木材拼接的细节,可以看出有些地方由于材料本身特性和复杂的形体的原因,木纹并没有完全对接。但因其纹理十分细腻,所以并没有影响木纹整体效果和曲面流畅度。在与团队成员交流之中了解到,木纹的处理原本还可以更加到位,但对原材料供应、木材加工、现场施工等方面的要求都要再提高一个层次。由于造价和工期的限制,设计团队只好做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水曲柳曲墙

水曲柳曲墙的设计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整体来看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非常精彩。我不知道室内外曲面是否本身就有相同的设计手法,但个人现场感觉是有相通之处的。水曲柳曲墙的表达,不仅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性与质感去体现,也同样在其基础上加入了形体体量上的更大动作变化,丰富了曲面效果。

 

大剧院外观

到访现场的时候(2016年1月),哈尔滨大剧院还没正式开业,我也只好止步于室内大堂,很可惜很多室内的细节都没法亲身体验。

总的来讲,哈尔滨大剧院是设计和施工完成度都非常高的建筑作品。在此,我不想对建筑的方案设计或形态做过多评论,而更想把自己的一些疑问思考,通过现场感受和与项目第一线团队成员的交流两方面来分享给大家。作为一名年轻建筑师,我日益体会到,想要设计出一个空间新颖、形体复杂的方案并不难,难的是在中国这种并不成熟的建造环境和失衡的甲方审美水平下,寻找解决和替代做法,最终将方案漂亮地变成现实。建造背后凝聚了多少设计团队的辛苦与汗水,可能我们无法想象——而MAD的设计团队成员,无疑做出了一次十分有参考价值的探索。

 

 

对比作品

Heydar Aliyev Centre,Zaha Hadid Architects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摄影:Hufton + Crow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室内空间

马岩松曾师从于Zaha,也不乏有讨论说他的作品有对Zaha模仿的痕迹;把师徒二人的建筑作品放在一起,竟成为一次有趣的比较。作为相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哈尔滨大剧院与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都以自由曲面为主要形体,建筑室内外材料选用也比较相似。


Guangzhou Opera House,Zaha Hadid Architects 广州歌剧院

 

摄影:Hufton + Crow

这个2011年完成的项目,是一个无可回避的对比案例。同样是中国项目,同样的功能类型,同样以自由曲面为主要形体……建造的完成度上,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Paul Andreu 国家大剧院

 

 

相同功能类型的建筑,不同空间组织方式,都包含曲线的设计元素,但一个走向自由的浪漫;一个走向精准的理性。同样需要高技术支持,但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建筑环境中都有水的元素,但应用的手法却不相同。

 

 

作者介绍

宋冬白

Asymptote Architecture (纽约渐近线建筑事务所)建筑师,研究生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获得eVolo Skyscraper Competition国际竞赛一等奖,2013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2014年studio作品被选入Berkeley Circus Soiree。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宋冬白授权有方发布。哈尔滨大剧院现场图片由宋冬白提供,其他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请通过邮件或电话与有方媒体中心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关键词:
MAD
哈尔滨大剧院
资讯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