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章
视频
旅行报名
招聘信息
有方服务
按发布时间
按浏览量
按收藏量
条搜索结果
暂无数据

很抱歉,没有找到 “” 相关结果

请修改或者尝试其他搜索词

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其他登录方式
返回
忘记密码
确认修改
返回
请登录需要关联的有方账号
关联新账号
关联已有账号

董豫赣:​隙间作庭

董豫赣:​隙间作庭
来源:建筑学报 | 编辑:原源 | 2020.10.09 15:15

1

二十年前,我在《时代建筑》上,撰写“隙间”一文,以阐释我设计的一座画家住宅,文章以徐渭的青藤书屋开头:

 

雨间,绍兴“青藤书屋”被雨隔成四间:屋两间,天井两间。

三堵白墙,两屏格窗,从南向北排成:墙、窗、墙、窗、墙。

 

那时,我还不能区分天井与庭园,我对庭园的诠释,还附着在建筑的窗、墙间,我对庭园景深的理解,也只是瓦当的滴雨,能否撑开窗墙间黏着的深度。此刻重审那篇文字,我在用地宽裕的设计中,专注于窗墙间的隙地讨论,大概是意欲作庭又无能造景的遁词;我对基地内34棵柿子树,虽有数字记录,却将建筑与林木间的避让关系,视为即景经营;我对园林隙间的丛竹、青藤美景,虽有形态描述,却错将庭园门窗开启的灵活性,当成庭景生动的观念赝品。

 

那时,我以为,青藤书屋两侧宽仅几米的天井隙地,已是作庭的最小用地。后来,在巴瓦自宅中,我才见识到何为隙间作庭。从车库进入客厅的玄关(图1),其间所嵌几处池景,不但比日本坪庭还小,也无坪庭的中心意象。仅以这几处占地极少的边角池景,巴瓦就经营出兼具废墟与洞窟这两种生动的内庭意象。

 

图1:巴瓦,自宅车库植物池,金秋野摄

 

2

其废墟意象,在于建筑与池景的对比经营,玄关光滑而纯白的抽象面貌,使得池沿材料的粗砺与深色,像是被自然侵蚀的风化结果,而池中被天光照亮的植物或池面,也像是废墟常有的植物蔓延与屋漏积水,它们在白色与原色、粗粝与光滑、幽暗与明亮的对仗间,彰显出人工与自然有别的可感特征。

 

其洞窟意象,由两处空间带出。车库近旁那座螺旋楼梯,抹成圆角的梯壁,已有洞穴意味(图2),梯段隔墙上仅有的一个踏下洞口,也颇有洞窟间的壁透意象;而玄关被甬道中段拱起的洞窟意象,从图纸看,几难察觉,那截被筒拱低覆的甬道,与远处台口般的四柱三间立面,它们在空间中,既不连续,也不对位,或是甬道被植物池所挤的路径偏折,甬道偶然正对其中两间的中柱时(图3),忽然就叠加出哥特教堂中柱门廊的意象,或许是那边柱列被天光照亮的远明近暗,或许是那边柱列被裁出的门廊意象,从甬道这边望向那边,从玄关通往客厅的进入序列,竟有即将出洞的感知。

 

图2:巴瓦自宅楼梯,自摄
图3:巴瓦自宅拱洞与柱列对位关系,自摄

这截玄关的内庭意象,得自于巴瓦对内外界面的刻意模糊,车库与甬道层高间的横幅洞口,被密排的宝瓶所模糊;车库尽端的植物天窗,因身体被榻所阻,难以仰视天窗的玻璃界面(见图1);而甬道旁的植物天窗,则被与身体平行的密肋藤架所掩;凹龛内那个树池的挤迫姿态,也无从探究其外部情形(图4);嵌在柱列背后的尽端浅池,也以藤架与洞口遮蔽外景(图5);即便客厅所对较大池庭,因屋顶几乎压至视高,也无一般庭院豁然见天的外部意象。

 

图4:巴瓦自宅玄关中段两个植物池,自摄
图5:巴瓦自宅柱列背后水池,自摄

 

3

在屋顶花园,我试图窥视内庭在屋顶上的天窗秘密,它们却颇为杂乱,有块扣在洞口上的玻璃构造,几近简陋,它们与一旁邻居的屋顶(图6),都有增建常有的杂乱外观。以搭建来扩充面积的人类欲望,比筱原一男要让房子看起来大的建筑学愿望,还要更原始、更真实、也更普遍。在这种经常造就平民窟的普遍条件下,将巴瓦自宅庭园的特殊品质,仅仅归功于其不断加建的条件,就像是对巴瓦作庭天赋的否定。

 

图6:巴瓦自宅与邻居屋顶部分,自摄

巴瓦自宅,几乎挤满基地,它甚至还有一幢三层小楼,其密度之高,还能不失庭园的生动感知,这既让我惊讶,也让我惭愧。我为此在电脑里专门设置的两个文档,密度庭园与内庭园,很快改变了我接手项目的条件。

 

在此之前,一位朋友向我咨询白塔寺一座小院的改造时,我以为,那条宽仅米许的宅间隙地,不可能兼做通道与庭园,并打消他邀我设计的念头;去年春天,一位甲方,向我咨询798附近一座旧房是否值得改造,尽管没有任何露天场地供我作庭,我还是前往现场勘探,其涂鸦的西面外观,虽破败不堪,但其沿街南侧的几株桑树(图7),却颇具奇姿;内部由框架架构的空间(图8),虽平淡无奇,南墙上的一个钢板凸龛(图9),却让我遐想它的庭景潜力,我决定接手这个项目,以考验自己内向作庭的能力。

 

图7:山中天美术馆原有涂鸦外观与桑树,钱亮摄
图8:山中天旧有框架结构,钱亮摄
图9:山中天南墙旧有凸龛,钱亮摄

 

4

这座占地400平方米的建筑,由东西两幢构成,西部临街的主楼,本为底层七间、楼上五间的两层架构,楼上北侧的两间露台,被钢板瓦顶封成室内(见图7);藏在主楼东部小区内的配楼,贴建在主楼北部三间背后(图10)。

 

甲方想将它们改造为一座小型美术馆,作为我为他设计的另一座中型美术馆的预热项目,他要求这座不足800平方米的建筑,能兼容美术馆展厅、艺术品商店、艺术家工作室、报告厅、咖啡厅、办公室、冥想间等多种功能,以为那座名为藤本庭的美术馆,培训不同部门的员工技能。 

 

图10:山中天旧有东部配楼,钱亮摄

那座占地60平方米的配楼,因有从小区内进入的入口,正可满足两套工作室的独立要求;沿街这座主楼的靠北三间,东部被配楼阻塞,北侧被刀削面馆所挤(图11),仅余朝西开敞的窗户也被封闭的现状,正合展厅的内向性需求。掀开最北一间的楼板,不但能为展厅构造一间通高的坡顶空间,楼上越过刀削面棚屋的几扇北窗,还能为美术馆导入理想的北向高光;主楼南侧的另四间,尽管被小区门房局部遮挡,大致都有两面或三面朝外,它们不但能为内部作庭提供充足光线,几株姿态奇伟的桑树,以及那个凸龛,也都在这边可供资庭。

 

基于展厅面积最大化的要求,我将东西通透的当心间,调给美术馆,而将南侧这三间,掀开楼板,增设夹层,并以梁间新的布置,容纳门厅、接待、咖啡厅、小商店、办公室、厕所、楼梯等功能,并借助其功能在空间叠加中的交通复杂性,调试它们在内庭间的可游品质。

 

图11:山中天旧有主楼北侧现状,钱亮摄

主楼两层预制楼板构造的空间,层高完全一样,板底虽都有4米净高,刨去梁高,梁底皆不足3.2米。拆板不拆梁的改造条件,就无法加建一间以上的像样阁楼,地面四十公分下就有的人防屋顶,也限制了向地面挖掘空间的可能,我只能借助地面几个三十公分深的现有浅坑,展开空间的垂向设计。

 

 

5

预制板构造的楼面,不但拆板容易,还能保持梁面完整。花篮梁的T形断面,让我兴起以老梁为台的家具愿望,而深梁具备的隔墙特点,让我以两种标高的阁楼地板,分别表现新板与老梁间不同高差的不同功用;北侧两间自承重的阁楼地面,距离老梁梁底的桌高设计,使得在这两间阁楼里的坐立,视线皆被两侧梁身遮蔽,在两道深梁间的办公室,可以获得恰当的私密;北侧那间展廊,则可将小型画作悬挂在视高的梁身上。而南侧尽端那间商店的阁楼地面,则以钢梁固定在两侧老梁底端,这个空间,就能将梁上表面,当成展卖台面。

 

在设计这三间阁楼的交通时,我既不舍得拿出一间设置楼梯,也不愿为每间阁楼设计爬梯,受限于梁底3.2米的限高,我先在最南一间向东直跑几步,在梁将碰头之际,往南北分流折返阁楼的节省路线(图12),却意外得到两种品质的阁楼,北边尽端式的那间,正能满足办公所需的私密,南边通过性的那间,也有商店想要的人流(图13)。地面最高的商店阁楼,借由西南通高空间中悬垂的藤间梯段,可与顶层展厅与报告厅相通;美术馆从底层东南角向南攀爬的梯台,虽与隔壁办公室的梯段相通,却被高梁所阻,往西折入那间通过式阁楼画廊,继而在门厅之上,以向北的半跑楼梯,通达楼上北侧的三间展厅。顶层南侧报告厅三间跌落地面,由底层跌落的两种阁楼屋顶自然形成,并与藤架内的梯段环通(图14)。

图12:首轮方案一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图13:首轮方案夹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图14:首轮方案二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朱曦以一间极小展厅置换梯旁栏杆的设计,深得我与甲方喜爱,在这间隐秘的小间内,一截越过楼梯上方的空腔,与一旁凹入转角的玻璃窗,都是朱曦对外部桑树的即景反应。甲方要求的冥想间,则被我安置在主楼与配楼间20公分宽的狭缝间,借助墙柱间的厚度差异,我剔出了一条可供独座的天光冥想处(见图14)。缝隙间夏日可见屋顶空调机冷凝水的滴落庭景,则得自王宝珍在椭圆内那条冷凝水线溪的启示,我极喜这类以日常生活废料为庭景的想法。

 

 

6

我曾检视庭园建筑一说,发现并无园林建筑的特殊构造,那些开阖灵活的门窗装折,与当时住宅的门窗并无不同,其生动之处,不在构造的特殊,而在即景应变的精巧;我在日本庭园所见庭景材料,也一样普通,在露地上铺石防泥,只是民家常用,庭园的草式铺地,只是剔除石道冗余后,仅剩脚踏矴步的庭石做法,木柱必需的防水石础,也以庭园即景的应变姿态(图15),构造出日本庭石日常而自然的即景姿态。

 

图15:桂离宫庭石,自摄

我也希望利用日常功能之物,在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中,构造出可感的内庭意象。我将厕所与楼梯安置在东南隅角,既希望它们能屏蔽小区停车场的杂乱观瞻,还希望以它们与窗间的缝隙,将外部充足的光线,导入梯下浅池,梯龛下一方就光的植物池,还能为其藏露出些许林泉意象(见图12)。朱曦在深化这处楼梯中段的拱洞时,还将斜拱上部的余量,包裹成一个深浅不一的植物池(见图13),借助二楼充足的阳光,有机会将迎春之类的植物,向底部浅池悬垂;朝南那个钢板凸龛,我只需模拟巴瓦自宅的藤池做法;旧有门楼凸出的体量,被我南挪一间,并以毛石厚墙重砌,以嵌入一块我从红砖美术馆相中的涡旋奇石,作为对甲方为美术馆所取“山中天”之名的应对,这方嵌于桌池间的巨石,借助背墙与办公阁楼上的光线与植物,将它映照成山中窥天的石池意象(见图12)。

 

最艰难的决定,是如何对东南角外那棵桑树,做出内庭反应,这两株交织对生的桑树,从西向南的绕窗树冠,从楼上西南两扇窗看,都很动人,而其在底部的对生树干,也颇为可观。我将楼上东南角两堵墙壁,砸成仅余独柱的转角空框,以应对那株桑树的绕角茂密,为模糊大玻璃的内外边界,我以钢筋构造的近乎方体的藤架,从二楼楼顶悬挂到内庭上空(见图14),并以悬挂其间的梯段,将人带近窗外树冠,并构造出接通顶部报告厅的一条藤中游径。

 

 

7

甲方对方案很满意,立刻找来施工方配合完成施工图,同时报批了施工准许证;就在工人即将进场之际,798园区领导忽然更换,原有设计的报批条件,重新归零。这座本不属于798园区厂房的普通建筑,才因园区扩大而临时划归到798园区,如今却要按园区工业遗产的条例审核,不能扩改立面门窗,除加建楼梯处,也不许拆改梁板。我以为,那就只剩贴面抹墙之事,我真诚希望甲方另请高明,他一直沉默不应,他承诺可以协调掀掉两块楼板,作为补偿,他还计划将隔壁的刀削面馆一并租赁下来,供我这次重新设计。

 

我和朱曦商议,既然东南角的内庭意象不能实现,不如将其繁复的空间跌落,挪到西北,它既可与刀削面馆的扩建保持就近联系,还能挖掘它与配楼间的东西深度;既然现状均匀的窗洞立面,使得对景桑树变成说辞,不如考察北部露台上两间旧有棚屋,看看有无敞开可能。朱曦检查其棚架结构时,发现它几近危屋(图16),外部窗洞,也颇虚假,我建议甲方以钢结构重建它们,以将户外两棵国槐行道树的茂密枝冠,框入此间。工人在拆除其中一间楼板时,发现其作为露台时的朽烂,就将这两间楼板一并拆除,加上楼梯间,我又有了三间楼板可供拆改。将南部三间跌落的阁楼,镜像到北侧这边,并无太多牺牲,新增的阁楼,还意外增加了混凝土老梁与钢结构新梁间的隙间表现。

 

图16:山中天原有阁楼屋架,朱曦摄

前年带朱曦设计小岞美术馆时,我发现他既有钢结构的设计天赋,也有推敲细部的才华,就将深化设计及整个工地监督,都交给他,以锻炼他即将独立的能力。我只为这处阁楼,绘制了不同标高的平面图,我对阁楼提出的意象要求,是日本土间常见的彻上明造(图17),完成的结果(图18-19-20),比我想象中还好。督造中途,朱曦告诉我,工人浇筑配楼楼板的错位,导致楼梯缺了半步,我建议在完工的踏面上,以工字钢续接它们(图21-22),而让金秋野惊讶不已的美人靠钢筋栏杆,就是它们折弯绕板的纠错结果。

 

图17:京都角屋土间,自摄
图18:商店阁楼屋架与老梁关系,钱亮摄
图19:阁楼屋架与老梁关系,柯云峰摄
图20:阁楼屋架与老梁关系,柯云峰摄
图21:通往小展厅楼梯所接一步,柯云峰摄
图22:通往盥洗室与顶层小展厅的通道,柯云峰摄

 

8

南北三间的功能互换,带来的功能调整,导致展厅原本在东侧的楼梯与配楼冲突;它被我挪到沿街西侧,所带来的明暗变化立竿见影,单面向外的这三间,虽有三扇不能扩改的西窗,一间作为入口,一间被楼梯所挡,只有最北的西窗,才能照亮咖啡厅。尽管我设计了一方高窗与一方浅池在上下补光(图23),咖啡厅还是过于幽暗。

 

图23:咖啡厅窗前浅池,柯云峰摄

与咖啡厅明亮的西北角相对,远处配楼东南角也格外明亮,我试图以这两处对角的明亮,比对中间大段的幽暗(图24-25),为打通这条对角视线,我在主配楼间两堵墙上所开洞口,开始彰显两墙间的那条狭缝,除原本嵌入墙间的冥想室外(图26),这一次,我计划打通狭缝南北光线与天光,它们在幽暗的中段间,不但能照亮吧台背墙,我还希望在这条被天光照亮的狭缝间,展现更多日常活动的场景。

 

那座原本直跑双分的楼梯,在此意外获得更多游径,主次梁的高差,原本只被立面的高窗隐晦地确认(图27),这次在主配楼间缝隙穿行的楼梯,就能先行多上两步,借助配楼那边的楼梯平台,不但有两条被中柱中分的折返栈道(图28-29),往配楼那边上行几步,可去一旁盥洗室,或继续上行,还可折入配楼顶层的小展厅(图30),继而与主楼大展厅循环。在这条缝隙近旁,我设计了两处不同高度的散座,在这条狭缝中间,我还曾试图嵌入盥洗室的洗手盆,虽因有碍视线而放弃,但我希望在这条缝隙间栽种植物的意愿,能由斯多格书乡的曹先生帮我实现(图31-32-33)。

 

图24:咖啡厅往东南角对望,柯云峰摄
图25:东南角回望咖啡厅,金秋野摄
图26:冥想室所见狭缝,柯云峰摄
图27:主次梁高差间的高窗,柯云峰摄
图28:被中柱二分折返的两种高度的阁楼,金秋野摄
图29:不同楼板标高与同高老梁间的身体关系,山中天美术馆提供
图30:与主展厅相连的配楼小展厅,金秋野摄
图31:实施方案一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图32:实施方案夹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图33:实施方案二层轴测图,柯云峰重绘

 

9

就在“新冠”禁足间,曹先生独自打点庭植,他为外立面栽种的花木,我虽不知用意,他为梯窗间摆设的一盆南天竺(图34),我却真心喜爱,他从底层牵往二楼藤架间的那株紫藤,有着不可思议的奇姿(图35),他在冥想室下方接水池中所种紫藤,也有外张隙间的巧态(图36);我在东部窗墙间所留的极狭植物池(图37),本以为只种得下爬墙虎,以爬往室内洞口,他却艰难地植入了一棵紫藤,以待来年攀爬绿意。

 

图34:梯间南天竺,柯云峰摄
图35:从底层梯间植物池牵上阁楼藤架的紫藤,易灵洁摄
图36:冥想间底部接水池植物,柯云峰摄
图37:窗墙间紫藤,柯云峰摄

如今位于工作室内的那方凸龛池景,颇费周折,先前按巴瓦以密肋挂藤的方式,觉得有碍紫藤往阁楼上攀爬,年前就拆除了木梁;后来,为应对798园区欢迎光临的门限噪声,我不但希望维持紫藤攀上阁楼的初愿,还希望它兼容一处流泉跌落,以混淆户外杂音。曹先生找来的石臼与石槽,我都很喜爱,但对它们架起的落水装置(图38),颇为踌躇,这是日式泉池的做法之一,它所展示的是流水器物的精美,若按池潭的自然意象而言,我更希望石臼能没于水草低洼处,他重新以草坡掩池的高下形态,我已觉满意,只在现场移走了几盆铁线蕨,又挪动了一块石头,它如今的意象(图39),才让我稍觉心安。

 

图38:凸龛内跌水装置,曹先生摄
图39:凸龛内石池修正,柯云峰摄

但这几处池景,尚不足以为山中天带来充沛的庭景意象,那两条对角与狭缝的景深,也还不足以表达深远不尽的庭愿。甲方最近不但将刀削面馆租了下来,还从其更北侧小楼里,租来几间远离街道的房间,用作美术教室与工坊,在我们刚刚完成的二期设计里,除开主配楼间那条狭缝更为剔透外,配楼与门房间的另一条40公分狭缝,可通达成另一条环通的深弄;而刀削面馆东侧尽端一条窄深的野生竹林,还能为这座建筑,带来自然景物的天然景深。我坚持要将刀削面馆靠近竹林的一间,掀开屋顶,以敞开一座十平方米左右的置石小庭(图40),并保留了在竹林与行道树间的屋顶平台,以让山中天的隙间作庭,不至于落空为徒具观念的庭园说辞,待到那些池景茂密,如今临时摆设的过多盆景,就可撤离。

 

图40:二期一层平面图,柯云峰重绘

 


本文由作者董豫赣授权有方发布,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编辑版本转载。

 

关键词:
深度
0
参与评论
热门标签
中国空间研究计划
建筑师在做什么
建筑师访谈
建筑讲座
有方招聘
行走中的建筑学
项目
视频
订阅有方最新资讯
投稿

*注意:

1. 邮件标题及资料包请以“新作/视频投稿-项目名称-设计单位”格式命名;

2. 由于媒体中心每日接收投稿数量较多,发送资料前请确认项目基本信息、文图资料准确无误。接受投稿后,不做原始资料的改动;

3. 若投稿方已于自有平台进行发布且设置“原创”,请提前开设好白名单(有方空间账号:youfang502;Space内外账号:designall),并设置好“可转载、不显示转载来源”两项。

请将填写后的表格与以上资料,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邮箱media@archiposition.com,尽量避免使用网易邮箱的附件功能。